还有两天,镇江又会迎来一段漫天绽放烟火的狂欢——从农历除夕上午6时至正月十五日24时,市区除规定的“禁放”地点外,全天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尽管过年时放烟花不被禁止,并且放烟花也早已是过年的习俗,但是在今年,我们是否能可以考虑过一个更节约的春节,节约能否从燃放烟花爆竹开始?
(2月7日《京江晚报》)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过去人们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避邪,而今天的人们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营造节日喜庆气氛,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望。
春节适当燃放一点烟花爆竹,既尊重民俗也可增加年味,未尝不可。问题是,眼下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似乎已经变了味,成了相互攀比、摆阔斗富的道具,耗资一家赛过一家,声势搞得越来越大。一个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所浪费的钱财、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PM2.5浓度也要翻上好多倍,这在倡导节能减排,讲究安全和谐,注重环境保护的现代文明社会,显然已不合时宜。
有人认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民俗,不能抛弃。实际上,民俗在传承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也是具有变异性的,民俗文化也要适应社会,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而不断变革。在过去,过春节要闭门守岁、端午节当年出嫁的闺女要回娘家“躲端午”、腊八日出嫁不久的闺女要在妈家“躲冬”等等,这些习俗现在不是逐渐被其他方式取代或干脆被人们抛弃了吗?
一种民俗的存废,主要在于是否符合和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否经受文明进步的考验。农耕时代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燃放烟花爆竹习俗的社会危害性或许可以忽略不计,而如今早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城市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在这样环境里大放烟花爆竹,虽然也能增加一点节日的喜庆气氛,但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