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南朝沈约开近体诗之先河

发布时间:2013-02-06 07:5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固山属于那种易于怀旧的山头,登上山顶,扑面而来的就是江山壮丽永恒不变的旋律。这座山头曾有过骄人的历史和地位,只是这些辉煌的记忆已随着古老建筑的残缺在人们的缅怀中优雅地淡去。而最初是楼,却又在更多的时候以亭出现的北固楼在人们的脑海中被虚拟化亦是很自然的了。

说起来历史上登过北固楼的人很多,但北固楼作为一个楼的实体存在时,登过的人就可能屈指可数,大文人沈约属于其中的幸运之人。他登临时,那时的北固楼还是风貌依旧,屹立山巅,是真正的楼,而不是亭。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曾历仕宋、齐、梁三代,至梁代时官至尚书令,被封为建昌县侯。他曾“发明”四声,著《四声》一卷。

在沈约的诗中,已出现了一种新的粘式结构,构成为粘式律诗,开创了后来近体诗的先河。他的诗对唐代的近体诗五律和五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唐代的近体诗五律和五绝并不是唐代才产生的,它要早上一个时代,在唐以前的齐梁朝就产生了。

可以这样说,唐代律诗是以沈约等永明体诗人倡导的诗律为样板的。唐代诗人只是按平仄调配规则加长一个节拍,即成为七言律诗的格律,所以从诗律学上说,唐代只是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并非有了更重要的创新,而这一创新的功绩实应归属于沈约以来的南北朝诗人,虽然他们的诗作从文学的角度写得远不如唐代诗人好。

沈约倡导的诗律也用在了他创作的《登北固楼》诗中:“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这首诗的格律结构完全和后来唐诗的五律相同,是他开近体诗先河的典型范例。当然,作为镇江人,我们可能会更看重他在北固楼的诗情和作品,他的怀古之作为后来的诗人、词人登临北固楼抒怀写作树立了一个好的样板。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来,沈约是最早登临北固楼的诗人之一。虽然当时随梁武帝登北固楼的大臣中也有人写过诗文,如《陈书·王劢本传》中说,王劢为南徐州别驾从事史时,在大同末梁武帝谒园陵道出朱方,他随例迎候,伴随于梁武帝前后,“所经山川,莫不顾问”。随时应对梁武帝的提问,又随从梁武帝登上北固楼,并赋诗一首呈献给梁武帝,诗的“辞义清典”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而同时伴游的大臣萧正义也写了北固楼的诗献给梁武帝,但这些北固楼诗都没有留下来,而且他们的文笔也与沈约相差甚远。所以沈约的写作自然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在沈约的诗中,我们没有看到他对北固山色的深度描述,北固山苍翠如沐,绿色扑面以及青峰片片,若隐若现的那种气势之雄伟,景象之空阔,并没有引起诗人的高度关注,诗人更为关注的是对当时国运的担忧,对兴亡的思索。诗人的“伤时为怀古”影响了后来登楼的人,北固楼中涌现出来像辛弃疾那样的抒情怀古之作,不能说与之没有一定的关联,只不过后者在怀古之中抒发的豪气更足罢了。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徐 苏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