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越是“发达”,越应保持发展理性

发布时间:2013-02-05 08:1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截至目前,除黑龙江外,其余30个省份的年度经济数据皆已揭晓……数据显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

  (《京江晚报》)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六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一种外部标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也为这些“发达省份”更好的做一些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奠定了基础。然而,客观而言,越是发达省份,在迈进“发达行列”的数据面前,越应保持头脑清醒。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跑”,而不是短跑式的“冲刺”,今年不努力,明年就有可能“跌”下来,像广东省那样能够连续24年在全国各省份GDP总量排名第一,这才是“真功夫”。一些省份这次或短期内“跑得快”,未必在今后几年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能继续“保持”。

另一方面,一个单纯的“人均1万美元GDP”除了说明物质或经济指标方面的“标准”之外,并不能说明综合性的发展指标问题等其他问题。尤其是一些目前的“发达省份”的“发达”,是建立在带有盲目和经济指标“单打一”基础上的,例如:迈进发达省份的内蒙古,这些年内蒙古产值贡献当中的很多产业不属于富民产业,数据显示,去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50元,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611元,仅分别相当于人均GDP的36%和11.8%。其发达的GDP数据的取得,可能更多的靠的是资源、矿产等天然优势,能否持续保持“发达”值得考验。同时,大量的发达省份多年来的“发达”,实际上是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代价的“发达”。城市交通拥堵,公众并没有更多地从发达中直接受益,换来的却是环境的恶化。近一段时间中北部省份“雾霾袭城”,正是“发达”换来的负面代价。其他发达省份的城市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同样不容乐观。

其三,就国内6个取得“发达”成绩的省份而言,本身也缺乏一些真正的“含金量”。通俗地说,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但一些发达省份目前同样存在一个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就算是排名第一的广东省仍然有贫困孩子上不起学,有“廉价”的代课教师,部分教育质量仍然“不达标”。发达的数字,更多的是体现在政府财政收入和GDP数字的增长上,但公众的收入并没有实现普遍性增长,一些发达省份的物价偏高、CPI居高不下,反而严重影响到了普通收入人群的幸福指数。因此,一些发达的“数字”背后,可能背负的是被“拉高了”的发达和平均了的“幸福”。这,无法让人为了一个“发达”而欢欣。

当然,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发达总比“贫困”要好,发达地区总会因为物质资源相对丰富,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改善民生,改善与民生有关的各类事项,在发达省份的社会公众也会有更多的创业、致富的机遇。不过,GDP的“发达”,到民生幸福的“发达”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一个“发达”的人均GDP背后,有更多的公众期待,地方政府也应更多些理性。如何让这份“发达”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发达”,如何让“发达”变成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不损害环境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达”,这对地方政府是一个重大考验。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毕晓哲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