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杨一清 结缘镇江的明朝首辅

发布时间:2013-02-03 08:2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复建后的“石淙精舍”

墓地前的石马

明朝宰相杨一清原籍云南安宁,因父亲死后葬于丹徒,他才落籍定居于丹徒。镇江虽然不是杨一清的原籍,但却和杨一清很有缘分。

杨一清曾在镇江丁卯桥修建宅园,名“石淙精舍”,并在此撰著了《石淙诗钞》。精舍内充满各种奇树怪石,风景极秀,吸引了当时很多的文人政客。近期完工的古运河中期景观工程,“石淙精舍”被作为其中的一项景点复建。

杨一清死后亦葬于镇江,其墓位于润州区卢湾村,现为市文保单位。

“石淙精舍” 与丁卯涧村舍隔河相望

在近期完工的镇江市古运河中期景观工程中,一所仿古建筑被冠以了“石淙精舍”的名讳。“石淙精舍”在资料记载中是明朝宰相杨一清在丁卯建立的别墅。

“清泉从山石的缝间穿出,翠竹随弯曲的路径成行”是有关“石淙精舍”的描述,据悉杨一清的别墅内充满各种奇树怪石,除房舍亭台外,尚有待隐园,园内风景极秀。李梦阳、王守仁等文人墨客过京口谒见杨一清时,常喜欢到该园吟诗弄赋,王守仁曾经写过“绿野春深地,山阴夜静时。冰霜缘径滑,云石向人危”的诗句,描写他在丁卯别墅作客时的观感。李梦阳还在撰写的《石淙精舍记》记载:“丁卯桥负山带江,据东南之会上游之地,其泉石岩壑之佳不在庐山阳羡下也”。

新建的“石淙精舍”,位于丁卯桥旧址的北面,与同期建设的许浑别墅丁卯涧村舍隔河相望。精舍为一幢独立建筑,有室有廊,但是没有庭院,远没有杨一清时代的规模。月初记者探访时,这里刚完工,并没有内部的装饰以及相关杨一清的布展,据了解,这幢建筑将被进行商业利用,而不是像丁卯涧村舍那样成为名人纪念馆。

杨一清墓 一只完整石马依旧镇守着

如果说“石淙精舍”是杨一清与镇江结缘的一个见证,那么位于润州区卢湾村的杨一清墓地愈加作了证明。官拜首辅大臣的杨一清,他的墓地很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近年内才有所定论,确定在润州卢湾。

上世纪初的时候,镇江的著名学者陈庆年曾两次实地调查了杨一清的墓。当时,墓虽然已经被破坏,但是墓碑、神道还是清晰可见的,墓碑上的文字还能看到;

10多年前,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窦启荣也曾前往卢湾调查杨一清的墓地,那时只看到了墓地已经没有了石碑,石碑散落在村庄中,镇守在神道边的神兽虽遭破坏,但仍旧存在;

本月21日,记者去探寻杨一清墓地。发现墓地已经很容易辨认,神道边的一匹石马依旧威风凛凛地护卫着这位首辅大臣。

有网友很悲观地在网上留言说“还是老样子……”“就是少了许多……”

 陈庆年在《横山乡人日记》记载了他于民国二年(1913年)5月15日和16日,两次实地调查杨一清墓“问之居人,乃知在卢湾”。根据陈庆年《横山乡人日记》的记载:“……过岗而东南至卢湾谒文襄墓。墓门向西、翁仲侧卧草间。墓前左偏有三碑,中为弘治十八年碑,右为正德五年碑,左为正德九年碑。右偏三碑,但存碑座矣。神道中,当右偏三碑座之前,有柳钦三墓塘。其子恩寿光绪二十四年所立。不知何以购此地,殊可恨也。在偏三碑中,左二碑直立,右偏即正德五年者,碑已倒地,字尚未缺……”

 窦启荣在10多年前登上了杨一清墓地所在的大土丘山,山上有三座大坟,呈人字形分布,相距有20米。其中一座最高最大的坟包被当地人称为“大金堆”,高约4米,传为杨一清墓葬。由大坟包直线向西,下坡约40米处的草丛中,有一对青石质地的石马,一完整,一毁坏倒卧。其质地,大小,纹饰一致。由此直下西坡约10米左右草丛中,有对称的龟趺4只,呈昂首伏卧状。其中一只龟首已被砸坏,龟背有碑石插孔。再下坡10米处,有一座水库,在水中约30米远的地方有一只石狮,大部分露在水面上,在水库不远的南侧岸边,也有一只石狮,已损坏,但雕琢风格一致。

 当地的老人还告诉他,“墓道前原有一只石人近二米高,1958年开挖水库时,推入土中”。“山上开荒时,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石块、是一段一段铺筑的。解放初山上还有三、四块石碑,每块有好几吨重,后被砸断修水利,建猪圈。”

 窦启荣在村子里进行四处寻觅,终于发现了四处石碑的残块,上面有铭文,其内容都与杨一清有关。在一所废弃多年的卢氏宗祠内的地上有三小块残损的碑石,拼接起来,是一块完整碑。碑石上的字体、边部纹饰是一样的,青石质地、残损严重、碑文不全,但字迹清晰,楷书体,字径寸许,共九行134字:“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性资颖……德器天成”,“文章督学西藩”,登七品之阶”等。在村南卢高朋住屋西侧田地中有一块碑,汉白玉质地楷书阴刻,碑文磨损严重,能辨认30字左右:“及太子少保……”,“政大见设……”等。在村南废弃养猪房田地有两块碑。一块碑文绝大部分存在,“……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一清奇才间出至性夙成,遇事敢为,事若无隐作……”上面还记载杨一清继室夫人胡氏的情况。另一块碑,青石质地,楷书阴刻,碑边云龙纹,文共16行423字,字迹清晰完整,是四块碑石中,保存文字最多的一块。碑文摘录:“……部尚书杨一清间世奇才……”“……自治而后治人,老成重于典型风彩闻于天下,眷滋伟绩光,我治朝兹特进尔阶光禄大夫勋柱……”等语。这些墓碑上的碑文,窦启荣均进行了拓片保留在家中。

 21日下午,记者前去探访了杨一清的墓地。当地村庄已经被拆迁,祠堂进行了一番修整,门口的一棵古柏树依旧苍翠。记者在水库前方看到了一只石狮,应该是被人搬动过的,另一只据说在水库的水还没有涨上来之前还是可以看到的,现在不知是被水淹了还是被盗了,窦启荣所说的4只龟趺也没有找到。沿着山坡往上,在一片田地的上方,有一匹保存非常好,雕刻工艺非常精美的石马威风凛凛地站立在神道的边上,在石马的对面,倒着一块大石头,被藤蔓植物所覆盖,拨开藤蔓可见类似马前蹄的雕刻,这应该是另外的一匹石马,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砍去了头颅,倾倒在地面。据文保人士介绍,在两匹马之间应该是神道,以前在山坡下的也有明显的神道,沿着神道的中轴线,尽头就应该是杨一清的墓地。

 宦海浮沉 历经明代四朝的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安,昆明安宁人。他18岁中进士,历经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首辅(宰相),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多有建树,为一代名臣。

 杨一清从小聪颖好学,据说,他因“神童”之名享誉天下,小小年纪便被举荐到了京都,保送太学(国子监)择师培养。杨一清从十多岁开始,便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和进士,先后为官50余年。

 杨一清的政治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三任“三边总戎”,两任“内阁揆辅”。

 明代,边患不断。朝廷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北部边防线设立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绥远、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其中,绥远、宁夏、甘肃三镇,是最西边的重镇,称为“三边”。杨一清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正德五年(1510年)、嘉靖三年(1524年)先后以陕西巡抚、右都御使及兵部尚书等头衔提督三边军务,累计担任这个极其重要的边防大军区司令官近20年。

 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大权旁落,废除历朝设置的宰相职务,改设“殿阁大学士”参与处理国家机枢大政。“大学士”即相当于以前的宰相。杨一清于正德十年(1515年)和嘉靖六年(1527年)先后担任武英殿大学士和华盖殿大学士等职务。后一次为首席大学士,即首辅(宰相) 。

 然而,杨一清的宦海生涯历经挫折。

 正德元年(1506年)冬,杨一清因未巴结专权的大太监刘瑾,被诬陷以至称病辞职。但刘瑾仍不罢休,以“靡费库银”修边防为名,将杨一清抓入锦衣卫狱中。幸得大学士李东阳等援救,以“罚米六百石”的代价,去官出狱。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时任首辅的杨一清又因内阁同僚张璁、桂萼等人的攻讦被迫辞职。次年,77岁的杨一清满怀愤懑,患痛疽逝世。四年以后,朝廷恢复杨一清的官衔;十五年后,朝廷追赠“太保”荣衔,并赐谥“文襄”。

 杨一清最卓著的功绩,是他策划指挥,一举粉碎刘瑾权阉集团。在平定安化王叛乱的过程中,杨一清抓住有利时机,策动监军太监张永参奏刘瑾;又及时安排禁军查抄刘瑾宅邸,查获大批赃物罪证,终于铲除这一巨恶大贪。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文/图 戴蓉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