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热回应冷调查”源于问责机制失灵

发布时间:2013-01-24 07:1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速生鸡……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多数地方选择“迅速表态”,然而却迟迟不见下文。

  (1月21日《南方都市报》)

在网络资讯高度发达,微博爆料风起云涌的今天,对于各种突发热点事件,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想不正面回应,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热回应冷调查”正在成为一种套路,在某些政府部门那里已经被运用得轻车熟路。

对于这种“热回应冷调查”,媒体进行了准确地概括,即“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说到底,就是以表态应对舆论压力,以道歉代替问责,以调查本身代替事实真相。很显然,这不但不利于事情真相的揭开,不利于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样也无法满足公众的心理期待。

当热点事件发生以后,公众无不给予热情围观,重点关注,但围观和关注只是表象,背后的真正潜台词是监督,是期待着负有责任的相关官员能够按照党纪国法被问责,被处理。而最终的目的,自然是在警醒官员的同时,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可是,在政府“热回应冷调查”的问题处理“潜规则”之下,公众的这种期待,只能被稀释和消解。

但是,公众对某一热点事件的关注目光出现暂时的游离,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忘记,更不代表他们不关心事情的处理结果。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本着理解和体谅的心情,在给予官方以调查和处理的时间。如果政府曲解和误读了这种善意,想以“拖字诀”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那明显是打错了算盘。结果只能是激起公众更大的不满和质疑,政府的公信力只能进一步流失。

这种“热回应冷调查”的关键,在于政府问责处理机制的失灵。如果问责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则应有的调查就能深入下去,才能把责任追究到每一个责任人的头上。因此,对这种社会普遍关注而又久拖未决的热点事件,不妨由多部门启动专门的问责程序“全程紧盯”,在对事件责任人进行追责处理的同时,也要对在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敷衍塞责的相关人员进行行政问责,这样才能起到惩戒警示的作用,避免备受诟病的“热回应冷调查”。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苑广阔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