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宣扬武当真武显灵阴佑自己的神话,开始“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下令诏天下高道大德来为武当山的道场设醮传道,为明朝的“皇室家庙”服务,于是茅山元符万宁宫的当家住持任自垣宗师带着28位茅山高道,一路长途跋涉,来到了武当山。
任自垣,字一愚,号蟾宇,京口云阳(今江苏丹阳)人。生于何年代,无确切记载。宣德六年(1431)寿终于武当,还葬于茅山。任自垣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凡人,亦是高道。任自垣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至永乐三年(1405)修道于茅山,精通上清教法旨义。据明《大岳太和山志》载,他自幼与道有缘,通读六经,研究颇深,继而出家静修,深得玄教之旨,精通太极拳。
由于任自垣宗师在道学方面造诣极深,永乐四年(1406)即被明成祖朱棣选中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永乐九年(1411)授道录司右玄义,参与全国道教的管理事务;永乐十一年(1413),经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推荐,敕授武当玄天玉虚宫提点;永乐十七年(1419),奉旨诏购天下名山所藏道书,集学道之修法博习者,校正、编修《道藏》;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升任玉虚宫提督职;宣德三年(1428)陛升太常寺丞、上清五十六代宗师,提调大岳太和山,统管天下道教。宣德六年(1431),任自垣宗师撰修了明代武当第一部山志,又称《太岳山志》《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它是中国名山志及志书界中有特色、分量重、影响大的一部志书,是明代继《永乐大典》《道藏》后的第三大国家级文化工程。
《敕建大岳太和志》保存了明代“南修武当”的完整史料,可以看出明成祖朱棣是武当山古建筑的总设计师。永乐十五年(1417),明成祖正式敕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亦“太岳太和山”,使武当山的名号地位不仅超过茅山、龙虎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还超过久享盛名的中岳嵩山、东岳泰山等,成了明皇室钦定的“天下第一名山”。
当时的任自垣是武当山道教工程建设总负责,他多次与皇帝沟通,往返于京城与山路之间。有这样一段记载:“永乐十八年七月十五日,玄天玉虚宫提点任自垣于奉天门奏‘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洪武年间都有印信管领,今武当山天下第一名山,提点有了,未有印’。奉圣旨,礼部铸印并交任自垣。”永乐十七年(1419)的正月,武当山33处敕建宫观告成,任自垣奏表到皇宫谢恩,并主持了北京洪恩灵济宫金箓大斋,永乐皇帝亲至法会现场。皇帝嘉奖他的同时,并敕改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
任自垣宗师学修内外,与诸王、文臣武将、高道、名儒等都有频繁交往,与成祖、仁宗、宣宗三朝皇帝关系甚密,分别得到圣旨、御诗等殊荣。其中以明代仁宗朱高炽于洪熙元年(1425)为他作的《蟾宇歌》最为经典:“早岁学道栖岩宫,葆和修真久乃成。虚室生白斯其征,皓如蟾魄涵晶明。”
任自垣宗师纂修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目前有刻本传世,其目录分为十二篇十五卷,共五十六目。其篇名以三字为题,如“诰副墨”“括神区”“稽古迹”“金薤篇”这些篇目,都是仿照陶弘景所作的《真诰》书中的设计,大体上承袭了刘大彬所编《茅山志》格式,由此也可以看出茅山宗派对武当道教的影响之深。
从永乐十一年(1413)到宣德六年(1431),任自垣在武当山18年。任自垣对家乡非常思念,写诗怀人,总以“句曲蟾宇”署名。茅山是任自垣前半生的修道之地,而武当山则是他后半生工作的重点。毫不夸张地说,任自垣,这个茅山道士,明王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个朝代的宗师,最终为武当山、为中国道教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