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南京的买女士一夜未眠,脑子里全是儿子委屈掉泪的样子。思前想后,她还是选择第二天去学校找老师。“胖就不能参加体育课吗?胖就给学校丢脸吗?”面对买女士一连串的质问,老师也一时语塞。(《现代快报》)
这样的新闻,不是孤例。前不久,我上小学六年级的小外甥摔折了腿,每天打着石膏去学校上学。结果有天上级来检查,老师马上打电话给我姐姐,要求她将小外甥领回家,以免被领导们看到不好,影响学校形象。我就纳闷了,校园里出现个小胖墩,出现个打着石膏、拄着小拐棍的小孩,这不很正常吗?他们的出现到底怎样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把小胖墩撵回家,这不是一种赤裸裸的教育歧视吗?
这样的歧视,还往往伴随着为了集体荣誉这样的说辞。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不顾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歧视别人、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侵犯孩子们上课受教育的权利、为了集体荣誉就可以公开地伤害别人……这样为了集体荣誉的事,老师们还是少干为妙。一来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二来破坏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这就像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所说,老师这样做,简直就是在教书毁人。
笼罩在为了集体荣誉的宏大叙事下,我们往往忽视的是孩子们的差异性,鼓励同一性。就像买女士的儿子,虽然长得胖,但是人很聪明,还在围棋比赛中拿过奖,他的形象就是胖而聪明。但是我们的教育中,可以允许你聪明——因为这可以给老师带来教育荣誉,却粗暴地拒绝你胖——因为胖意味着老师要求不严格、没为你制定详细的学校锻炼计划,说白了,这也是一种“唯上思维”在作怪。
上级的思维定式里需要见到孩子身形矫健、体态匀称,认为这就是好的教育;老师们也就尊重上级的口味、嗜好将稍有异样的孩子清理出队伍,这背后的逻辑是可怕的:一是,教育要服从权力的趣味;二是,教育要剥夺孩子们的差异性——形象上要保持一致,不能有失“正常水准”;思想上更是要求整齐划一。
学校教育又不是生产罐头,非要做出体型正常、高矮胖瘦差不多、思想水平整齐划一的产品。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就是一直在填鸭式教育,生产毫无差异的罐头。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我们怎么会教育出有创造力的小孩,连体形都在这样严苛的规制之下,创造力又怎能放得开?
把小胖撵回家,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我们教育系统中长期存在的唯上、唯权思维,权力对教育的考核,让某些教师放弃了教育的底线。同时,许多教师教育思想滞后,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脚步,也成了戕害孩子们的恶师。
陈小二 原题:不让小胖墩上体育课是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