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在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工作,妻子是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如此一对与饮用水打交道20余年的组合,因为深知水质的变化,已经20年不喝自来水了。(1月6日《南方周末》)
生活中有不少爱美女士,因养颜需要,只喝某些进口的矿泉水。所以当“20年不喝自来水”成为新闻标题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矫情。有人说:难道从没出去吃过饭?然而仔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他们从事水质相关领域的研究,因而对近20年来自来水水质不断恶化的情况比一般人更清楚,才有了不喝自来水的习惯,所以它与矫情无关,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身健康,而这一表述背后带来的是水质恶化的真问题,才是真正的看点所在。
根据这对夫妇多年的研究,在北京,如今被称为一类水标准仅相当于当年的三类,而自来水中硝酸盐的含量更是逐年增加,已经逼近国家饮用水标准中该项的最高上限……这些表明,水质恶化的情况非常严重,而水质标准的不断降低则令人很困惑:标准向水质的妥协,是无奈,还是纵容水质恶化的现实?
实际上,缺水的不只是北京,很多城市都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的人口呈井喷式发展,给城市的供水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等原因,很多城市原本的优质水源遭到破坏,已经难以再成为饮用水。为解决饮水问题,多年来,许多城市开始寻找新水源,然而由于污染的蔓延和广泛化,新水源的水质也不容乐观,进而造成了自来水水质的不断恶化,现实如此,较高的饮用水标准自然也就难以坚守。
在水质恶化的背景下,有人选择不喝自来水,并根据专业和工作所长选择其他的饮水方式无可厚非。但这样另类保健康的行为背后,却给普通大众带来了难题:不是谁都有经济条件和专业知识去选择那些价格高昂的矿泉水。对于一个个普通人而言,即便知道了自来水水质不断恶化,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城市里,生活在无数根水管组成的城市大动脉里。话说回来,即便个人有能力购买更好的水,也脱不开水质恶化对健康的影响,因为自来水之于我们,就像海之于鱼,那些能游得更远的鱼可以选择相对洁净的海域,但水质恶化的蔓延,势必淹没所有鱼类。
“20年不喝自来水”更像是一种另类的警示,在工业发展、经济利益与环境资源的多年博弈中,环境已明显处于劣势。在严峻的水资源现状面前,口号式的敷衍、疲软的环保行动,不但真矫情还在耽搁宝贵的补救时间。现在需要的是长远、负责的规划和实实在在的果敢行动。保护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虽然都重要,但前者是生命的基础,孰轻孰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