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甘肃为北伐战争提供坚实后方

发布时间:2013-01-13 08:2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民军北伐期间,按照李大钊提出的“固甘援陕,联晋图豫”战略方针,在中共甘肃各级组织支持下,甘肃各级政府大力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措施,稳定了甘肃局面,增加了财政收入,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热情。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

在北伐战争期间,甘肃革命根据地所做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没有全面的统计资料,但仅从局部记载看,就足以说明甘肃后方基地对北伐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我的生活》记录了冯玉祥初到五原时的窘迫状况和甘肃对北伐的支持:“刘郁芬那时为甘肃督办,薛子良为省长,知道我们此间困苦,薛特送来十万元,为我们的给养之资;棉衣等约五千、五千的由黄河以船送来。钱固不够,被服亦缓不济急,然而已经不容易得来。”宣侠父的《西北远征记》描述了国民军南下援陕时的路线抉择:“当时韩复渠预备即时向山西开拔,到包头来向冯氏请示。冯氏冷冷地对他说:“我们还是从甘肃走吧!多走一点路,不要紧,因为这条路是安全多了。如果在中途被人缴了枪,这不是玩的。”证明甘肃根据地对国民军北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冯玉祥经甘肃、宁夏赴陕途中,看见沿途都设有兵站,四乡人民运送的粮食、柴草堆积如山,尤其对泾川印象深刻:“他们把粮食纷纷运到县政府去,肩摩踵接,络绎不绝”,“我和百姓谈话,他们都说:‘今天最重要的是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出些粮食,不算什么。’”

在1926年夏至1928年夏的两年内,甘肃一直是国民军的粮源、兵源基地,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读者会问,战争在陕西、河南、山东打,国民军为何舍近求远,事倍功半呢?

1926年12月5日的中共《中央局报告》认为:“仅仅甘肃一省及绥远一部分收入,要养活这七、八万军队实不容易”,但确是无奈之举。因为,“陕西经刘镇华及本省土匪军队之蹂躏,钱粮以征至民二十(1931年)以后”。“河南方面,吴佩孚拥兵二十余万尽情搜刮,加以土匪灾荒之苦,农民已无分贫富全数破产” 。“山东全年收入,在张宗昌未到前只一千一百万强,到后期增至六千余万,合共农民一岁须付出十岁之粮,农民如何能忍受。”显然,战争交战地已无粮可征,甘肃承担国民军的粮草供应则义不容辞。北伐战争打了3年,几十万军人天天要吃饭,从甘肃运去多少粮食、物资虽无精确统计,但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另据《甘肃通志稿·财赋志》所录,1926年至1928年甘肃财政收入历年递增,军费支出也成倍翻番。北伐三年,甘肃的财政收入分别为445.54、771.57、1280.31万元;军费支出分别为347万元、521万元、1039.78万元;军费支出分别是1925年的1.96倍、2.94倍和5.88倍。

为支持革命,增加收入,调动人民参加北伐战争的积极性,在中共甘肃各级组织推动下,督办刘郁芬、省长薛子良进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新除弊措施。如收回洋人把持的盐务、邮政等管理权,仅盐税每年增收40万元;关闭北洋军阀在甘肃的银行机构,成立西北银行兰州分行,发行纸币,十足兑现;没收张兆钾、孔繁锦等军阀财产,充实国库;增派税收人员,堵塞截留,增加税收;创办工厂、扩大就业;开办市场,交流物资,扩大贸易;推行新政,压缩开支;惩治腐败,严明军纪;整顿市容,改善环境;打破等级制度,密切官民关系;增设学校,发展教育等。

甘肃子弟有多少参加了北伐战争,虽无全面记载,但有几个基本数据可以估算。1925年国民军第二师入甘时兵力只万人左右,将甘肃陆军第一师改编为2个混成旅,不久又改编为师,增兵万余。孔繁锦等部被消灭后,其余部被改编为国民军第十三师,又增兵万余。加上甘肃、宁夏马鸿宾、马鸿逵两个师,总兵力超过4万人,少说其中3万人是甘肃子弟。而这3万人所在部队分别打到了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境内。192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报告》说,国民军入陕之初,总兵力10万人,(一军约7万人,二、三、五军约3万人),甘肃部队约占半数。

另据导河、中卫、静宁、灵武等县《县志》记载,仅1926年至1927年,此4县就数次征兵,征兵数额分别是800名、1350名、1746名和758名。当时甘肃共77县,征兵平均按1000名计,总数在7万人以上。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杨元忠 魏其荣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