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镇江女警诞生记

发布时间:2013-01-06 07: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江在1929年初成为江苏省省会,其社会治安得到有力整治,警察机构也有了明显加强。据《中国近代警察制度》(韩延龙主编,1993年版)载:江苏省政府于1933年2月决定在省会试办女警……第一届女警学员毕业后,分配到省会公安局,做户口调查、检查女客行装等工作……至于第一届女警学员的人数姓名、何时毕业等语焉不详。笔者近日偶然从民国时期的《妇女共鸣》《妇女月报》等旧刊中发现了镇江女警从报名、考试到训练、工作的报道,内容颇为生动翔实,现加综合以飨读者。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月,镇江地方报纸刊登了一则广告、主要街道也贴出告示:省会公安局第二期政治警察训练班将招录十名女警。标准大体为:年龄在18岁以上、25岁以下,高级小学毕业或有同等教育程度者,身高须在四尺五寸以上,听、视力健全,未有徒刑记录或犯有治安前科。尽管此前南京、吴县(今苏州)、江都(今扬州)先后有女警上任,但这在将近80年前的古城镇江仍可谓新鲜事。

陆续有40多名青年女性来到公安局报名,其中以本地人居多,也有一些金坛、南京等地的女子。她们首先简单登记姓名、籍贯、住地、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然后接受体格检查,即验身高、查听、视力,合格者被通知进入下一环节的笔试。

5月1日笔试开始,首先是作文考试,题目是《投考政治警察的愿望》,接着考察算术、历史、地理常识,莫名其妙的是,居然对全无基础的社会女生开考户籍和警察学知识,多数人只好连蒙带猜。第二天的下午是口试,考官询问父母、家庭等情况,以及平时看何种书、结交什么朋友、与警察打过怎样的交道等等。

几天后结果揭晓,正取十名女生,她们是:闵坤英、侯银绶、袁瑞琴、马承珊、刘治秀、刘善琛、陈碧梧、甘爽、汤奋志、李桂芳。考虑到生源较好,省会公安局又要为全省做出榜样,经请示省府内政部门主官批准,榜单上加了备取十名女生的名单:朱贵英、刘寿珠、吴启淑、孙淑清、金恒业、陈丽卿、洪懋懿、陶静容、程淑征、黄淑芳。一次招录20名女警,这在当时全国应是创了纪录(此前上海1929年3月首次招收了类似现在辅警的22名女检查员),并且从训练开始,正取者每月津贴银洋10元(与南京一致),备取者前五名每月6元,后五名每月4元。

6月5日封闭训练开始,地点就在城隍山上的梅阁。与男警相比,女警的训练科目缩减了军事技术,除党义、法律、警察勤务外,增加了侦探学、社会学内容,其他就是体操、国术、使用手枪、驾驶汽车及自行车等。女警学员每天清晨4点起床,先是出操(跑步加体操),然后整理内务、早餐,接着全天上课,包括军训,晚上必须自习,就跟军校差不多,还不许外出。一日三餐的味道自然比不得家里,每周仅在星期天可回家一次。起初不少女生因吃不消而哭了鼻子,但后来想想一是自己报名要来吃苦,二是考官严厉无处逃避,三是人多互相鼓励,大家只得咬牙坚持下去。好在逐渐适应,接下去也不觉得更加苦了。只是除上课之外男女学警须分开自习,分开吃饭,分开操练,分开住宿,缺少像普通中学那样交流的乐趣。

集中训练三个月后,男女学警们被教官带着实习一个月,然后分派各处试用。11月4日,其时省公安局局长傅肇仁将20名女警统一调往总局服务,不久又作重新分配:4名女警留在总局政治警察队,其余16人全到各分局,6人做内勤,即收发、保管、记录、值班等,剩下10人担任外勤,主要工作是检查妇女身体及行李,从中发现毒品(当时主要是红丸)等违禁品,其他还有调查户口、看管女犯、救助妇孺、管理妓院、劝导节约及参与特殊案件的侦办等,甚至对妇女缠足的也可进行调查、劝导、制止和处罚。

全部女警集中在总局户籍室食宿,每月薪水中还要扣除伙食费,因此女警普遍觉得待遇稍低。当时社会上不少人歧视原本名声不算好的警察行当,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警,更常招人怠慢或敬而远之,因此她们常常需与男警配合执勤。

除执行特殊任务必须着装便衣外,镇江女警在日常勤务中,穿着与男警相同的制服,但天热时改裤装为黑裙,以示区别而免民众误会。当时政府对女警的特殊需求如例假期、哺乳期等已有相关的优待,但女警因生育、家累、战乱及社会偏见等极少有升迁机会,且经常发生女警数月或几年后便“脱离组织”的现象。女警大多为警士,时间稍长,也有一些女警升格为警长,但担任警官(属于政府公务员,理论上需参加国家考试,也有军官转任情形)的极为少见。其实即使到了1948年的上海(女警约占警察总数15%),女警官也属凤毛麟角。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朱德林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