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南社中的镇江人

发布时间:2013-01-05 07: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冷遹

南社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革命文学团体,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

江苏是南社的发源地,成员最多,下属的许多市县都有南社成员活动的经历。镇江也不例外,作为最早呼应辛亥革命的地区,又是民国江苏省会的所在地,有不少镇江人加入了南社,他们紧紧跟随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提倡民族气节,鼓吹推翻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辛亥革命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镇江南社成员的概况

南社成立,正处于中国社会改朝换代的时候,各种政治力量在历史舞台上纷纷亮相,不同的社会思潮风起云涌,镇江的热血儿女也踊跃向前,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搏击当中去,他们中许多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以南社为平台,切磋文学,诗歌言志,追随社会潮流,向前探索变革。

据统计,在南社出版的各种刊物上先后列名可考的镇江南社成员有:

冷遹,字御秋,镇江人,辛亥革命时期有影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与黄炎培等人联手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后来,他退出军界,转而以实业和教育救国,先后创办了江北盐垦公司、蚕种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师范学校等,又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组建丝绸公司等,开展各种贸易活动。

叶玉森,字荭渔,号中冷,古文字学家、诗人。16岁时,他与柳诒徵、赵声、吴清庠同科考取秀才,又考取优贡,入江阴南菁书院就读。1909年,他自费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专攻法律,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考察,探求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通过留洋,他对满清政府的腐败和当时的世界新思潮和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

吴清庠,字眉孙,别号寒竽、双红豆斋主,诗人。优贡生。少读诗书,后来又攻读新学。他年轻时曾与赵声为友,赵声邀他同去参加广州起义,他因母老辞。其后常为此事后悔。他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1915年到北京交通银行任秘书,在此期间,积极搜集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的文献甚多,为编纂民国史准备素材。

于树深,字小川,商人。此人清末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后承袭其父于学源的遗产甡记钱庄,经营近30年。投资商业最成功的有沅记糖栈。尤其是1913年5月他和朱朗轩等创设的大源油饼厂,具有较大规模,是长江下游各埠第一个机器榨油厂,出口豆饼远销到南洋、日本等地,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声誉。他曾任镇江商会会长、江苏省商会联合会理事长、江苏省议员、国会众议员等职。热心于公益事业,经管京口救生会和瓜镇义渡局数十年,并在于氏宗祠内设立忠肃小学。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时,他率先响应,献出了自家的全部田产,当时新华社在报道中称他为“镇江市的开明绅士”。

赵光荣,字子美,又字子枚,号稚生,附贡生。肄业娄东、安道书院,与文人徐敦、穆菊生、王藻、林颂采等人关系密切,来往唱酬颇多。史书中说他“采获经史,文辞长进”。

张素,字挥孙,记者,作家。此人天资聪慧,过目不忘,曾经在江阴的南菁书院中就读,并中过乡举。后来到上海《南方日报社》和《新闻报社》就职,也去过东北与人共同主持过《远东日报》。他加入南社后,积极从事文学作品的创作,有《草间集》等流传。

在镇江南社的成员中,有夫妻同入或兄弟同入的现象。如镇江大港人赵逸贤,字朗斋,号念梦,是辛亥英雄赵声的从弟,其夫人王梦仙和他同时加入南社。两人在当地都颇有诗名。王梦仙的诗句“碧水有情环岸曲,青山无恙耸天空”,在当地传为佳句。著有《梦仙遗稿》诗册,可惜现已难觅其本。再如镇江丹阳人姜若,字参兰,号昭日,和其弟姜可生,字君西,号杏痴一起加入南社。兄弟俩在当地都是笔杆子,有文名。

其他列入南社名单中的镇江人还有李寿铨、吴素秋、林懿均、杨鸿年、赵悔、王立佛、束咏功、林悟、林素瑛、韩苏等。

镇江南社成员的作用和影响

陈去病是南社的创始人之一,他解释南社名称的含义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从名称中人们就能感受到浓厚的革命气息。当时,在南社中聚集了一大批辛亥革命的健将和文学的精英,如柳亚子、陈去病、高旭、黄兴、宋教仁、陈其美、周实等人,他们一方面呼唤民主,谴责专制,号召推翻清朝统治;一方面通过文学阐扬“国魂”,激发群众的“爱家保国”之念,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鼓与呼。

镇江的南社成员也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反清斗志,他们或用直接参与推翻满清的实际行动,或用自己的诗歌文章,在宣传辛亥革命和反映民生疾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南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冷遹是早期以同盟会会员身份加入南社的重要成员,称得上是南社中积极参与辛亥革命的健将。他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直接参加和组织推翻满清的斗争。曾化名“雨秋”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江苏》杂志上著文鼓吹革命,又和同盟会员华士龙、柏文蔚等人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战役。当安庆志士在柏文蔚、陈独秀、宋少侠等人领导下,取岳飞抗金报国,矢志不移之意,成立了“岳王会”秘密革命团体,从事反清爱国运动时,冷遹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08年,安徽太和县举行秋操,岳王会想利用这个机会,发动起义,冷遹被推为安庆起义的总指挥。他还创建并主持了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为辛亥革命作了大量的舆论宣传工作。

冷遹生前留下的诗歌作品很少。他曾在民国时期出版的《新江苏报》上写过一首《书赠宋子紫云临别留念》诗;“华夏本农国,衰夷难具陈;囷仓无积谷,陇亩多荆榛。灾祲逼天祸,兵戈遽狂秦;虽欲服南畴,不得为良民。民生既已荒,国计徒可贫;艰危启觊觎,方法有旧新。事穷变乃通,郁者求其伸;农村曰改进,治理贵真纯。事举期得人,宋子奋其鳞;文质相炳焕,才思亦嶙峋。敷布忽四载,卓尔见精神;懦起废亦兴,今昔难比伦。朝气方岳岳,骊歌起云津;为时爱长才,珍重订后尘。”诗中情谊弥笃,爱才之心溢于言表。

另一个镇江人叶玉森则是南社中文学的健将。

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对社会现实多有书写,并坚决反对满清的统治。1912年,叶玉森经丹阳人姜可生、张素介绍加入南社,是南社早期参与活动最多的成员之一。他写过许多文学类的作品,先后被《南社文选》和《南社诗集》收录。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生林香伶曾对《南社丛刻》中发表的文、诗、词进行过统计,并列出排行榜,叶玉森发表各类作品总量排位为十二,发表过词的总量排第二(共发表188首词),在南社成员中属于创作地位比较高的作家。有《中泠诗抄》、《甲骨诗联》、《啸叶庵词集》等10余种诗词著作问世。被其他作品集如《海门吟社初编》等收录的诗文也不少。

在唐圭璋选编的《爱国词选》中,选录过叶玉森的三首词,可以看出他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其《百字令·过明孝陵》云:“兴亡泡幻,六朝多半如是。即今石马僵风,荆驼浴雨,满目殷墟泪。十万松楸浑不见,衰草年年红死。银鹿啼来,玉龟飞尽,惨绝朝天。侍当时明月,可怜犹照哀史。”词中对国家处于危亡之境表示了担忧和兴叹。

叶玉森反映现实的好诗不少,以清新隽永而闻,尤其擅长用新名词作诗。他在诗歌的创作上还有独门绝技,能够用甲骨文字写诗,这在诗人中极为罕见。因为甲骨文的字少,集联已难,作诗不易,作长诗更不容易,而叶玉森偏偏有此天资功力。

叶玉森在镇江留存的诗词墨迹也不少。他在南社期间,曾邀集社友奚侗、陈匪石在镇江中泠泉联句,收入了《南社诗选》。他还与吴清庠、赵光荣等人发起成立海门吟社,编发了六集反映地方风土人情的诗文,最有名的是一组《西门竹枝词》反映镇江西门(租界)一带警戒森严、奴役国人的实况。他的一首“江干杨柳千万枝,江干儿女双泪垂;江干烟景太萧瑟,只觉西风吹乱丝”,表达了仇视帝国主义侵略的心情。这些诗文后来都收编在《海门吟社初编》中。至今在镇江图书馆内,还收藏着一些他当年的手稿。 

吴清庠也是当时有影响的镇江南社成员之一。他早年加入南社、午社和丽则吟社,诗文与丁传靖、叶玉森齐名,人称“铁瓮三子”。在南社中,他与吴县蔡芝眉齐名,称“社中二眉”。他早期的作品多贴近民生,关心百姓的疾苦,如其《水灾》诗云:“新法病民民力艰,贪官欺民民心寒。皇天仁爱本笃厚,夺之气数谁转圜。千灾曼毒泄以水,稽天大浸来无边。皖湘久被难田庐,室舍漂没无完全。辽沈又告急鼠疫,火劫死亡已万千。衣食无著只冻饿,骨肉一散难团圆”。深刻地描述了水灾带给百姓的苦难。他的词也写得很不错,“豪迈而不失之伧,沉骏而不失于放”。杨子华在《芳菲菲堂诗话》中称其“少年所作多绮语,效西昆颇有似处。及壮复厌绚烂而嗜平淡,遂趋人西江一途”。著有《寒芋词》、《绿么韵语》。

其他的镇江南社成员亦不乏能文会诗者。如于树深擅长诗词,写景抒情诗颇有味道。他的一首五言诗“风景绝佳处,亭空我独留。江山存石兽,云水狎沙鸥。帆挂狮岩月,营防象岭秋。稼轩不可见,渔笛起蘋洲”描述了江边出落的风致和情调。他还是海门吟社的社友,因而在《海门吟社初编》中收录了他的不少诗作。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徐苏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