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在长沙韭菜园附近工作的王小姐就碰上了尴尬事。一直给他们方便的银华大酒店的厕所,居然成了“加密厕所”,要输密码才能进去。酒店方表示,这也是没有办法,实在太多人来了。队伍经常排到楼梯口,他们也很无奈。(《潇湘晨报》)
银行取款需密码,上网聊天需密码,现如今,这上厕所也需密码了。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质疑酒店给厕所加密的行为,并拿肯德基和麦当劳举例说明,认为其成功的经验表明,纵然厕所前排起长队,也并不会影响生意,反而会带来人气。
公共场所大开方便之门,不仅早有先例,并且必将成为趋势。一方面为市民大开方便之门,自会获得民众好感;另一方面市民在如厕过程中近距离感受了所在场所的文化和服务,无形中产生了口碑效应,从而获得潜在客户。
事实上,银华大酒店之所以将原本对外开放的厕所,变成“加密厕所”,实属无奈之举。附近的公厕拆迁,导致蹭厕人员激增,酒店不堪重负。诚然,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政府没有权力强制要求企业做出牺牲,对于酒店而言,开放与否全凭自愿,我们不能因为公共服务的不足,让酒店过多的承担公众需求,毕竟公厕才更属于公共服务设施。
考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应从公厕开始。一个地区少了一家饭店无关紧要,但如果没有厕所则乱象丛生。公厕是公共服务设施之基本,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不要一味埋头发展经济建设工作,一味关注GDP,应知道为民服务才是根本。从基础显政绩,于细节看能力,城市市民方便与否,生活服务是否完善,才彰显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如何。
文/王琦 图/李宏宇 原题:厕所“加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