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为了庄严的承诺

发布时间:2012-12-30 08:2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5天,8000里,他从临汾出发,途经晋、豫、苏、皖、浙、赣、鄂七省,只为追寻一位烈士当年的脚步;

两年多来,近70万字,他洋洋洒洒,即将完成革命烈士的讴歌。

这位60岁老作家的行动,在他心中,一切只是为了一份庄严的承诺。

一次采风 镇江女兵吸引他的注意

60岁的夏全发是山西临汾人,原临汾市文联副主席、影视编剧。他的行动,要从3年前的一次采风说起。

3年前,夏全发去临汾刘村采风。这是一个有着无数革命故事的地方。他了解到,1937年9月,侵华日军攻占大同,太原危在旦夕。10月中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南迁临汾市刘村。时任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到刘村后,根据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立即与杨尚昆、彭雪枫等同志认真筹划,决定成立八路军“学兵大队”,招收来自河北、平津、河南、江苏、浙江、汉口等地投奔革命的青年,他们以延安的“抗大”为榜样,吃粗粮、睡地铺,背包当板凳,膝盖当书桌,村头祠堂作课堂,系统进行了“游击战战略战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抗战开始的艰难岁月,短短4个月的“学兵大队”,直接改变了临汾地区的革命面貌,为以后的全面抗战和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就在这次采风中,夏全发注意到一个人的故事——当年曾参加学兵大队的江苏镇江女子杨瑞年。1937年冬,这个女娃娃离乡背井不远数千里,一路风寒,一路艰辛,一路冒着国民党顽固派的盘查,来到临汾刘村参加了八路军学兵大队。经过4个月军政训练,她奉调南下武汉加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不久又奔赴南昌、安徽岩寺,经过整编、点验,挺进皖南云岭敌后,成了军部战地服务团的“台柱子”,一曲《送郎上前线》唱红大江南北。

杨瑞年始终坚持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对共产主义信仰孜孜不倦的追求,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如此,她还召唤弟弟杨华年到云岭参加了新四军。

举国震惊的皖南事变中,杨瑞年和杨华年不幸被俘,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狱中,姐弟俩与国民党特务进行了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日寇逼近上饶,他们姐弟与难友们又被押解至福建武夷山。

1942年6月19日,在狱中党组织的严密组织下,举行了著名的赤石暴动。杨华年壮烈牺牲。第二天,被暴动吓破胆的敌人开始对关押的被俘人员实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杨瑞年等70多位新四军将士和爱国人士惨死在敌人屠刀下。杨瑞年先身中三枪,仍然屹立高呼“共产党万岁”、“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后又遭敌人四枪,英勇就义,年仅26岁。

这是一对骨肉至亲为民族奉献血肉的故事,让夏全发没想到的是,杨瑞年还有一个妹妹杨青年,于抗战爆发时参加镇江青年抗日宣传队,一路北上,经历了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后,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参加了八路军。后来随黄克诚部南下苏北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随军转战山东、东北,不幸病逝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夏全发告诉记者,“杨门三烈士”生前对陷于日寇铁蹄下的祖国和人民,有一个庄严的承诺,那就是奉献青春热血,求得民族解放得团圆!而他们姐弟三人没有失信祖国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首站镇江 他见到烈士的胞弟

这让夏全发不禁想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舅舅,1948年的临汾战役中,他的舅舅不幸牺牲,年仅19岁,“当时我的母亲都快疯了。”作为烈士的后人,夏全发本身就有一种情结,十分崇拜像杨瑞年三姐弟那样的革命先烈。而作为一名作家,他想到通过自己的文字将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宣传出去,“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责任。”

在刘村获得的关于“杨门三烈士”的信息只是点点滴滴,为了得到更加丰富的材料和体会更真实的那段故事,夏全发决定,沿着杨瑞年姐弟当年的足迹,一路南下追寻。

通过各种方法,夏全发联系上了杨瑞年还在世的胞弟杨万年。2010年10月21日,他的南下之路成行,首站便是镇江。

“我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看看杨瑞年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中生活的,这与她的成长肯定是有联系的。”夏全发说,正如他所预料,80多岁的杨万年夫妇确实提供了诸多真实而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尤其让他意外的是,杨老的父亲杨效颜,同样是一位革命元老。他虽然出身豪门富家,却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进步知识分子。他是当地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是第一个举白旗,向封建势力游行示威的人;是第一个带头,率领数万民众,烧毁英国驻镇江领事馆、驱逐反动英领事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效颜是由恽代英介绍的镇江国民党元老之一,为实现当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很多贡献的人。

“杨门三烈士,从小就受到这样一位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了解到这些,夏全发有些激动。

在镇江只呆了三日,通过杨万年的帮助,夏全发拜访了市政协文史委、市志办、陆小波故居、镇江老码头、南山、金山寺、中华路中心小学等地,这些地方都曾有过杨瑞年姐弟为革命奔波的身影。尤其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他还看到为“杨门三烈士”设立的专栏,有杨瑞年学生时代穿旗袍、学生装及参军后的照片,特别是还有她画的一幅水彩画《江南水乡》,“这样一幅画,透露着她深爱家乡、为美好家园求得解放的强烈情感!”夏全发感叹。

在杨万年的陪同下,夏全发又去了扬州,专程拜访了杨瑞年在扬州中学求学时的同窗、表哥张立。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带着病体深情回忆了表妹学生时代刻苦求学、宣传抗日救亡以及一起学习生活的趣闻轶事,特别是杨瑞年当年饰演儿童剧《小小画家》,风靡了整个扬州城。

“离开张家的时候,张老还特意送我出门,嘱托我一定要把表妹的英雄形象塑造好。我哪里想到,这次拜访竟成了永诀。”夏全发痛惜道,一年后他得知,张老溘然长逝。

沿着足迹 他看到烈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离开扬州,夏全发就去了皖南,来到皖南云岭纪念馆。在那里,他耳闻目睹了在这方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将士们与国民党驻军及各界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英勇顽强抵抗日寇侵略者的英姿,也领略了“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将士进行坚决反击、勇敢突围的悲壮风采。

更让夏全发惊喜的是,杨瑞年当年和战友们活跃的舞台、俱乐部、教导队等革命旧址仍在,他在那里又倾听了有关杨瑞年和战友们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抗日救亡的故事。

云岭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甘桐文告诉夏全发,要写杨瑞年,还要再去上饶集中营看看,“她跟我说,不去那里,是体会不到先烈们崇高的理想信仰,以及当年与顽固派斗、与恶劣的环境斗的那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的。”

这又是一个庄重的嘱托!

于是,夏全发又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去了江西上饶集中营。“参观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夏全发沉重道,当年国民党顽固派在狱中残酷迫害新四军和爱国人士实施了种种酷刑,但即便在这样惨无人道的迫害下,杨瑞年和战友们仍然与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在江西南昌,夏全发又找到了新四军老战士马朝芒。这位88岁的老人,与杨家也有着至亲的关系。杨青年病逝后,留下一个刚满周岁的女儿,为了照顾这个革命烈士的遗孤,更为了赡养烈士的父母,身为烈士遗孀的马朝芒不仅与杨青年的丈夫再结为夫妻,更把自己的亲妹妹远嫁镇江“杨门三烈士”的弟弟杨万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下还有什么能比这份革命情谊更珍贵?天下还有什么样的承诺能比这生命的托付更庄重呢?”在事后的回忆中,夏全发这样写道。

在南昌,夏全发参观了杨瑞年等人当年在南昌整编时住过的学校、演出过的礼堂,以及著名的百花洲公园。“杨瑞年当年就是在这个公园里和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吴焜相识相恋的。”夏全发告诉记者,吴焜,这位红军长征时的师长,从延安抗大毕业后派往新四军,先后担任过老六团副团长、江抗二路军司令员等重要职务,指挥了著名的浒墅关车站、上海虹桥机场等战斗,令日寇闻风丧胆,后来在一次与敌人的遭遇战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怀揣自己心爱的镇江姑娘的照片和信离去的。”夏全发说。

后来,夏全发又去了武汉,参观了当年杨瑞年和战友们在八路军办事处、新四军军部住过的旧址。杨瑞年从临汾刘村学兵大队结业后,乘坐一辆运煤的货车,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来到这里。这位品学兼优的八路军女兵,就是在武汉成为新四军初创期最早的一名女战士的。

最后,夏全发又转赴河南确山竹沟,瞻仰革命领袖与先烈抗日救亡故地。11月4日,在历经15天、8000里的奔波后,夏全发终于回到家。而福建武夷山、杨瑞年姐弟牺牲的地方,他曾趁工作出差之际,特意去墓地瞻仰。

夏全发的《青春如歌》(暂定名)剧本总共会写38集,目前已创作到29集,预备明年上半年完稿。“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非常悲壮的历史,作为我们这代人,也是任重道远。”在他看来,自己不光是在写电视剧,完成作品,也是在抢救老一辈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记者 戴慧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