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彩旗飞舞、鞭炮齐鸣,领导在高高的主席台上剪彩……这是我们见惯的路桥通车仪式。但现在有了个例外——南京长江四桥通车,并未设置领导剪彩环节,在南京市领导简短慰问建设者和上桥检查后,四桥就静悄悄地通车了。整个通车仪式时长不过8分钟,花费不超2000元。(12月25日《现代快报》)
与以往的路桥通车仪式相比,南京长江四桥的通车仪式堪称简朴——没有领导剪彩、花费不到2000元制作的四桥展板今后还能重复使用,而在以往,光是搭个像样的展台就要花费五六十万,更别说配合领导剪彩的鲜花、焰火、礼仪小姐、锣鼓等,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例外就是新闻,“南京长江四桥通车未剪彩”这条消息之所以能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即在于这样的它是个特例,更在于之前大操大办、花费惊人的通车仪式已经成了惯例。可是,“通车不剪彩”又有多难呢?为什么简朴的通车仪式就不能成为惯例呢?
从理论上来说,“通车不剪彩”很简单,它既不影响路桥的正常开通,也不会削弱人们对路桥建设成就的直观感受。大操大办的通车仪式之所以屡屡出现,甚至有些地方为了凑领导剪彩的时间提前或者延后通车,都在于一些领导对通车剪彩这种有面子的仪式有着本能的爱好,这其实与一些领导总是喜欢拍板面子工程,本质上并无区别。
在领导的爱好之下,通车仪式往往就是能搞多大就搞多大,领导剪彩能多隆重就多隆重,至于这个仪式要花多少钱,那是不用考虑的,因为总归是公家出钱,无需个人掏腰包。于是,大操大办的通车仪式,就成了常态。花费不菲的热闹背后,是领导和工程建设方各取所需——领导有了面子,似乎通过通车仪式放大了政绩;建设方则进一步巩固了与领导的关系,为领导的面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正如一些地方“把荒山刷绿”之类的荒唐面子工程,何尝不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通车不剪彩”说起来很简单——只要领导没有对面子工程的特殊爱好,所有的路桥通车仪式就都能像南京长江四桥一样,办得既不失隆重又简朴省钱。但实际上它又很难,难就难在有太多的领导喜欢通过类似于通车剪彩这样的仪式来放大自己的政绩。甚至在一些地方,为了配合领导展示政绩的时间节点,路桥工程的工期也会因而压缩,诸如“奋战100天,提前半年通车”这样的消息,时有耳闻。如此,领导的面子是有了,但路桥却因为压缩工期而埋下了种种安全隐患。
“通车不剪彩”要想成为惯例,首要的前提就是权力与面子工程保持距离,只有执政者实在起来,不热衷于表面文章,简朴的通车仪式才有可能,路桥工程通车如此,其他面子工程亦如此。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