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南怀瑾:“一无长处”的国学大师

发布时间:2012-12-23 08:3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后一堂公开课

  “大家都叫我‘老师’,我不承认我是老师,真的不承认,没有资格。做人的师表是很难的。也不承认有学生。”

  2012年1月7日晚上7点,南怀瑾为吴江妇女团体讲课,谁也不曾想到,这竟然成为了他最后一堂公开课。

  南怀瑾的弟子们都知道,南老向来非常尊重女性,强调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对子女成才的影响,这在这堂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倡导女性要读历史以后,他特别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几千年历史的骨干,主要是靠女性保存下来的。自古到今,出一个先圣的帝王,或者圣贤、英雄,乃至孔子、孟子,乃至释迦牟尼、耶稣,都是有一个“忍辱负重、承先启后”的好母亲,母性的功劳,影响有这样大。

  几乎每一次公开演讲,提及自己,南怀瑾总是相当谦虚。最后一次,依然没有例外。

  他说:“大家都叫我‘老师’,我不承认我是老师,真的不承认,没有资格。做人的师表是很难的,我抽烟,做老师就不要抽烟了,我并没有戒烟,其它的缺点还很多,所以我不承认我是老师,也不承认有学生。大家叫我老师,那是客气话,是个代号。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讲到这个问题,所以不敢用学术观点做老师那么带下去,带下去涉及的问题很大了。”

  甚至,他在多次演讲中,“对自己一生的结论和评价是八个字——一无长处、一无所是”。

  对于一些人冠以他的“佛学大师”称号,南怀瑾也不曾接受过。上海人民出版社曾将南怀瑾2000年之后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收录成册,有人问他:“老师,你信佛教?”他说:“不是。我信睡觉(笑),我够不上资格信佛教。”人家又问:“老师,你学佛吗?”他说:“也不是,那也没有资格。佛经上面写,一个修菩萨道的人要布施,众生如果需要你的眼睛,那就挖给他。头颅、脑血、全身、妻子、儿女、财产,都可以布施,我做不到。”

  许多听过南怀瑾课的人,对这些说法毫不奇怪。人大国学院的博士生小王曾经因为学校组织的游学来到太湖大学堂,“我们目前的正统学院派未必愿意接受自学成才、没有学术论文发表的南怀瑾,南怀瑾对于儒释道自有一番理解,也未必愿意受到正统主流的约束。”

  一名上海女企业家也曾由朋友带进太湖大学堂见过南怀瑾。她平时抽烟喝酒,烟瘾很重,为了表达对南老师的尊重,从前一天晚上开始便没有抽烟,但想不到,初次见面的南怀瑾,见面就递给她一包烟,说:“你抽吧,没关系。”唯一的一次谈话让这名女士记忆深刻:“他特别慈祥,对人嘘寒问暖,十分照顾,他身上有一种吸引力,感觉好像还有神通。”时隔两年,这名女士没有再见过南怀瑾,但从此之后,她也开始读佛经,打坐养生,如今已戒烟戒酒。

  在最后的时光里,南怀瑾对教育问题的感慨,让许多人记忆很深。他说,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据说,南怀瑾说起这段话的时候,情绪激动,频频跺脚。而这个观点,他在最后一次公开课中再次提到,并由此倡导女性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对于教育,在2008年的时候,他在太湖大学堂种下自己的一亩实验田。

  一亩教育实验田

  “在这里,你们学习的内容是生活的教育,大的照顾小的,爱同学,爱团体。教育不是管理,而是影响。做人的根本是生活。”

  离开太湖大学堂的时候,接待人员送给记者一张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2012毕业纪念光盘。2012年6月21日,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光盘的内容里包括一段南怀瑾给毕业生“临别赠言”的视频。这段长达14分17秒的视频,是南怀瑾留给世人的最后影像资料。

  视频里,95岁的南怀瑾端坐台前,与30位六年级毕业生面对面。他讲话依然风趣生动,但语速明显放慢,可以依稀感觉到这位老者已接近生命的尽头。他说:“我们的学校取名‘实验’,就是为了实验我们的理想。”“我五六岁开始读书,把自己做文化的读书的方法,研究学问读书的方法,都告诉大家;我19岁出来工作,21岁带兵,我希望你们也能文武合一,古今文化合一,你们长大了就会超过我们。”“在这里,你们学习的内容是生活的教育,大的照顾小的,爱同学,爱团体。教育不是管理,而是影响,你们现在毕业了,把所有的经验带出去,带到社会,可以断定你们今后是顶天立地、与众不同的人。”“做人的根本是生活,你们要知道人生,什么叫人生、什么叫生存。衣食住行,处处要规矩礼貌,把生活处理好、人生基础稳定了,才能用这个影响家人父母,到社会上造就社会人。人生不是一张文凭一个学位。”

  太湖大学堂的首批毕业生将奔赴世界各地,学校希望他们带着传统经典、生活技能和一颗沉稳的心,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些孩子,会背诵古诗古文,拥有在水里驾驶独木舟、看天空辨方向、钻木取火等技能,这是一位95岁的老人在太湖边上推动的实验。

  在太湖大学堂里,偶遇几名课间休息的孩子,他们见了人,都会停下来,礼貌地点头鞠躬,然后轻手轻脚地走开。电灯开关旁,插着中英文双语小纸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请随手关灯及空调,空调开放时,请关闭门窗”,而饭厅前,则挂着一张巨大的“TableManner”(餐桌礼仪)记录表,上面满是孩子们做的记号。

  这里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起床要习武,中午要禅定,五六年级还要学会烹饪、野营等生活技能。他们不许用手机、电脑,不看电视。“太老师说用一次手机折寿一年”,“太老师”是同学们对南怀瑾的尊称。问太湖大学堂的学生“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不但回答几月几号,还会说出今天的节气,应该吃什么,注意什么等传统养生知识。

  一名家长说,儿子学到的第一是静定,第二是生活规范,第三是开放式思维。静定是基础,教会你差别取舍的能力。面对外界,会不会放弃你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里的教育还体现在一些细微的方面,比如“虎皮鹦鹉”这个词,电脑是点对点一下子查到了,而辞典要经过什么科什么目,对同类鸟群也有了解。

  小小一个学校,汇聚各方师生。据说,这里选取学生的标准特别严格,不但要通过考试和面试,还要对家长进行面试,选取学生还要看家长的价值观,太世故的一概不收。

  就连七都镇上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很多关于大学堂的事。“的哥”许刚有些自豪地说,一般人进不去太湖大学堂,但他已经进了很多次,大多都是送家长和学生进进出出,“听说南老师自己出钱资助边远地区的孩子到这里读书。这里的学费很贵,听说每学期8万元,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进都进不来。”

  尽管首批学生毕业,大多考上了国内外知名中学,打消了家长们之前“孩子能否适应现行教育”的忧虑,但孩子们连同这所学校以后的路,依然等待着时间的考验。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