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路死”悲剧背后是“人祸”

发布时间:2012-12-16 08:4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场到医院短短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几乎无车避让,可悲。作为医生,我为之失命而惋惜……”12月7日19时14分,北京120急救中心医生王雨竹无奈地发出这样一条微博。就在当日18时40分左右,这位急救医生在急救车上,亲眼目睹了一位处于“临终状态”车祸伤者停止呼吸。这段本该10分钟内抵达武警总医院的路,因“鲜有车辆避让”而不断拉长,直到成为伤者的生命终点。(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行人和社会车辆都要给救护车、消防车让路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因为大家都知道,救人与救火那就是与时间赛跑,也许自己避让花去的几分钟时间,甚至是几十秒,换来的可能就是他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北京这位无辜伤者却因为堵车和少有避让,生命就此结束,这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路死”的背后,也许愿不愿意让道,能不能让道,会不会让道才是问题的根结。

愿不愿让道,这涉及公民的个人素质。现代社会尊重个体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社会公德是社会大众普遍达成的共识,其目的是通过个体权利的让渡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应当成为民众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即使正如一些网友所说有个别救援车变成了特权车,以致“狼来了”喊多了,我们便对这些警笛声失去了敬畏之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突破法律的底线,否定救援车存在的价值,因为一旦真的“狼来了”,我们耽搁的也许就是别人鲜活的生命。这种以“正义”为名的不正义,其结果只会让我们社会的正义伦理和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和扭曲,社会公德被进一步践踏。社会道德的养成,靠的从来不是谁更能突破底线,而是价值的坚守。也许当我们对生命有所敬畏,对道德和良知有所坚持,社会公德真正被公众遵循,我们的生命通道才能真正通畅起来。

生命通道在心中通畅了,但若基础设施不给力,救援车想靠鸣笛从水泄不通的车阵中杀出一条活路,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近年来,汽车迅速进入家庭,饱有量大幅攀升,车多路少,车多路窄,交通堵塞这一困扰居民生活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日益成为许多城市不可承受之重。很多时候机动车在城市的行驶平均速度也就是20码左右的“牛”速,特别是在高峰时期,路上车辆基本是一辆挨着一辆,即使想避让,但因为左右路面很窄,前后车距很短,想让也无处可避。在无法挪动的交通现状之下,指望着社会车辆避让,无异于望梅止渴。

而伴随汽车饱有量大幅攀升的,是大量新手在驾校“速成”之后开车上路。因为一些良好交通意识没有养成,一些新手在听到鸣笛时,不能立刻醒悟自己需要避让,加之路上只有少数车主避让,也没能形成有效的提示作用,所以在拥挤的路上就很难让出一条完整的生命通道。而且一些新手在遇到这种突发状况时,甚至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在拥挤的道路上为这些救援的特种车让道,其结果是有心无力,终成无法避让的结局。

“路死”的背后是公共道德的失序、特种车辆使用监管的不力、路网建设的不健全和驾驶员培训不得力等这些人为魅影。“路死”导致人死,其背后实质是“人祸”。所以加强法律约束力,严格特种车辆管理制度,加快路网建设,加大驾驶人员培训力度,让生命通道通畅起来是当务之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或亲人一生不会遇到天灾人祸需要紧急救援的情况。今天我们为别人让出的生命通道,也许某一天就是为我们自己和亲人让出生命通道。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司马珂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