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句容一农户因房屋拆迁未能如愿得到补贴,在马路中间一占就是三年。被媒体称为“房坚强”。这种坚强的背后实质是公平的较量。
随着城乡发展,房屋动迁、村庄整理已成常事。各地在拆迁中都有法可依,而被拆迁户对自己利益的维护也是有章可循。但即便如此,像“钉子户”、“房坚强”之类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笔者以为,出现这类事件实属正常,无须大惊小怪,更不必去过多议论指责。被拆迁户想获取最大利益打持久战,而另一方为维护公平寸步不让,僵持了三年,也是公平较量了三年。这样的较量虽然时间长了点,但却是程序正义的体现。
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拆迁者私下满足对方的要求,就不会出现现在的“房坚强”;若当地政府怕影响大局和形象“当机立断”,或许路早已修通,政绩也不会有瑕疵。但不公平的交易不仅会有损政府的形象,重要的是正如华阳镇拆迁办负责人所言,对不起已拆了房屋的千余户农民。一旦失信于民,以后会出现更多的“房坚强”。
现在一些地方在拆迁中出现了一拆到底的叫好声,如果是真的工作到家,政策到位,当然无可厚非。要是为了赶进度、出政绩而放宽标准就得不偿失。从另外一层意思说“房坚强”的出现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监督我们的行为规范,这也是“房坚强”出现的积极一面。
当然,笔者反过来也要说一句,当今社会倡导和保障个人利益,但前提是这种个人利益不违背国家法制,不影响公序良俗、不侵犯公共利益。假如做不到这些,就不是值得公众和政府尊重的个人利益,因为二者犹如皮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