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斗争,大批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积极支援、配合了全国抗战。其英勇斗争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一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是战斗在吉东地区抗联各军的骨干,它是由周保中亲自创建、领导发展壮大起来的。1932年4月,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周保中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去吉东地区从事组织、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工作。7月,任国民救国军前方总指挥部总参议及参谋长,参与指挥了两次攻克安图县城、三打宁安等战斗;1934年3月,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1935年2月10日,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兼党委书记。1936年2月,在周保中的领导下,根据魏拯民传达的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中共代表团指示及《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精神,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
面对东北抗日武装蓬勃发展的形势,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经过长期谋划,于1936年4月炮制出“满洲国治安肃正计划”,妄图在三年内彻底消灭东北的中共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使东北成为其扩大侵华战争稳定的后方基地。“计划”以“治标工作”、“治本工作”、“思想工作”三位一体为基本方针。所谓“治标”就是采取密集的、长期的军事“讨伐”;“治本”是采取“集团部落”,实现“匪民分离”,切断抗日军民的联系,从而切断抗日部队的物资供给;“思想工作”是指加强“日满一体”、“五族协和”的宣传,安抚被俘抗日人员等。周保中领导的抗联第五军活动区即吉东地区被敌人纳入“治安”重点区域。党在吉东地区的各级组织和抗联部队及其他抗日部队都承受着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压力。
为应对敌人“讨伐”,周保中认真研究国内外形势以及在对吉东地区抗联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于1936年5月以第五军党委会名义发出指示信——《第五军党委会给第五军、第二军东部队指示信》,详细具体地阐释了面临的时局与中心工作等问题,对第五军、第二军东部队反“讨伐”斗争作出具体部署。
针对敌人的“讨伐”,周保中在指示信中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1.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必须从思想上把军队的组织整理与巩固起来。2.一切经济军需物质生活,力求最低限度的保障。3.避免无把握之战斗,从而避免实力损失。4.随时随地地处理、安排在游击活动中造成累赘的因素。5.各单位部队应根据实际制定独立活动的计划,不依赖上级部队。6.部队活动要坚决果断。7.要建造备用的密营。8.不要攻坚、诱敌为主。9.杜绝奸细,防止叛逃。具体方法为加强教育及检查;提高老队员的威望;对新队员加强审核;加强相互监督教育。
该指示信的内容具体、全面,反映出周保中独到的军事思想、观点。信中所作出的反“讨伐”部署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这封指示信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吉东地区特别是第五军所遵循的反“讨伐”斗争的实际指导方针和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的对策。在敌人进行“讨伐”后,第五军各部按周保中的部署积极进行反“讨伐”斗争,开展了多次游击活动。
在敌人不停追剿、搜捕、进攻的情况下,周保中镇定自若,依旧与军部人员研究、部署军事活动方策,狠抓部队政治工作,加强队员的思想教育。无论在何种艰苦的环境中,他总是保持着革命乐观精神。每到一个宿营地,他都要到战士们中间走走看看,用生动的语言给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持斗争。他还十分重视提高战士的文化水平和军事理论知识,一有空隙,他就教警卫员识字,或是给战士们上课讲解游击战战术。上课没有教材,周保中就自己编写教科书。这些凝聚着周保中心血的教材,成为抗联官兵宝贵的精神粮食。
1936年8月,敌情日益严重。为使日伪军在宁安搜寻、围歼第五军军部的图谋破产,加强军部的直接领导,完善军队系统,推展新形势下的游击活动,周保中暨第五军军部决定:军本部、军部直属部队撤离宁安老游击区施行东移,而后向中东铁路哈绥线东段道北转移,在东北广大地区活动。10月,周保中所率军部及第一、第二教导队克服敌人的攻袭及恶劣的自然条件,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东移北进的第一目的地林口附近。
东移北进这一战略部署的实现,有力地加强了对第五军各部的统一领导,对于推进第五军在中东路滨绥线道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起到重要作用。此后,周保中开始在中东路滨绥线道北更加广阔地区指挥吉东抗联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同时,游击区的扩大也使得第五军部队过于分散,为加强对第五军道北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的展开对敌斗争,周保中决定对第五军进行整顿。1936年12月,周保中召集第五军干部谈话会。会上他讲述了整顿的必要性及整顿的内容。内容包括干部分工、队员补充、武器整顿、政治教育、清理内部、部队训练等。不久,整顿完成。在军队编制上,充实了军部机构,除军长、副军长、政治部主任依旧外,新任命王效明为参谋长。军部设副官处,以加强军部同各师团、地方党组织以及其他抗日部队的密切联系,加强民众工作。第五军经过这次整顿,实现了领导集中、部队集中,官兵政治认识有所提高,军事纪律加强,士气高涨,战斗力增强,指战员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以后开展大规模的对敌斗争做好了准备。
二
1937年,随着敌人大肆推行“归屯并户”政策,广建“集团部落”及军事上的“大讨伐”,广大抗联指战员急切的希望打一场漂亮仗,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我军战士的信心,夺取军械弹药、粮款等,解决我军的给养,痛击敌人,破坏敌伪机关,以显示东北抗联各军联合作战的威力,同时也扩大抗日联军在民众之间的影响。基于此,在“洼洪会议”上提出了攻打依兰县城计划。依兰县城北隔松花江与汤原、通河抗日游击区相望,南与方正、勃利等抗日游击区相连,是日伪军事重要据点和军事物资的集结地,当时城内外驻有日军100人、伪军500人。
根据会议的决定,抗联第九军和第三、第四、第五、第八军各一部,拟于1937年3月中下旬联合攻打依兰县城。战法是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占领据点,歼灭与抑制敌人,以夺取军械弹药,破坏日伪统治机关及仓库、银行为目的。在周保中积极准备、精心筹划下,不久便制订出攻打依兰县城的计划,参战的抗联部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攻依兰县城,与此同时,第八军部队埋伏在卡伦,准备攻打敌援军。
3月19日午夜,攻打依兰县城战斗正式打响,各部队发起总攻。战斗打响不久,周保中率部于城西江岸西方炮兵阵地指挥战斗,第九军炮兵开始向城内东南街日军守备队兵营进行炮击,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硝烟弥漫中,日军当场死伤20余人。各攻击部队勇猛前进,首先突破西城,进而又攻入市街,北方面亦顺利攻入北街,南城敌人守兵较多,内应失效,东方面亦仅得牵制敌人未能前进,于是开始激烈的巷战。西方面攻击部队突入城西以后,一部向伪军旅部攻击,一部向驻守城内的日军进攻。但因道路不熟,缺乏向导,在接近敌旅部时,进攻陷于困难,其余部队继续攻敌旅部及其西南厢,并分攻兴隆街之敌军“讨伐队”、守备队,但均遭阻碍,未能顺利开展。北方面攻击部队,因得到打入伪军第二十二团内抗日人员的内应,突击城西北角,于半夜12时50分沿城西北成功进入城内,突入北大街,将守备西北炮台的敌兵控制后,在中央银行附近消灭一股日军及警备人员,击毙日军指挥官井口,并破坏了中央银行。随后,欲向西南街进发,但因受敌军“讨伐队”阻击,未能与西南城厢攻击部队呼应联络。这时,第四军第二团及第八军攻击前进部队乘骑控制了小石嘴子及西北城角附近,破坏了西北各防御建筑物,焚毁西火磨,之后担任松花江道之警戒。东方面攻击部队于半夜后绕越城东南面占领城东之倭肯河岸阵地,正值日军受城西炮火之威胁,欲逃出占领倭肯河东山,遭到东方面攻击部队迎头猛烈打击,联军向东门日军营区射击,迫使日军龟缩营内死守。东方面攻击部队完成了抑制敌人出击的任务。南方面攻击部队分为两部,一部围攻南大营,一部进攻南门。先接近城西江堤而占领之,而后乘骑部队亦先后迫近攻击目标。欲突入市街,然而在南门的内应因故未能按预期计划行动,敌军死守城门,南大营敌兵拼命顽抗,火力炽烈,联军攻击部队动作擎肘,攻击无效。
在整个攻城战斗中,由于在进攻之前对敌情即新由长春调来的“陈讨伐队”三四百人分驻在街里各处的情况不甚了解,联军与之相遇,形成激烈的巷战。这样就影响了对街内主要目标的攻击。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后,各攻城抗联部队按照作战命令相机撤出依兰县城。
攻城部队随即前往卡伦支援攻打敌援军的第八军部队。在攻打援军的战斗中,抗日联军取得重大胜利。毙敌220人,缴获迫击炮3门,轻机枪7挺,步枪130支,弹药军需品甚多。
进攻依兰县城的战斗是在敌人加紧进攻抗日联军,极力推行“集团部落”时展开的。此次战斗是抗联史上集合各军部队最多的一次联合战斗。此战虽未完全达到占领县城的预期目的,但取得了重要战果,在军事和政治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抗联各军攻打依兰县城的战斗表现出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赢得了群众的赞誉。1937年4月25 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编辑,于巴黎印刷出版的《救国时报》以《东北抗日联军攻入三姓详情》为题对此次重大战役进行了报道,极大地扩展了抗联的政治影响,显示了抗日联军团结对敌、联合作战的能力,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忱。
三
在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周保中特别注意到要使广大抗日战士认识到日本侵略者并不是马上就能被打败的,抗日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因此要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巩固自己,为争取最后胜利创造条件。在作战方法上,必须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避强攻弱,避实乘虚,出敌不意,攻敌不备,伺机给敌人以意外打击,而自己则尽可能少受损失或不受损失。抗联第五军及与其他部队联合在依东、宝清、富锦就是运用游击战术,取得一系列战斗胜利,五道岗截击战就是其中的一次。
1937年8月,周保中率警卫旅到达依兰东部地区。驻守依东孟家岗的日军骑兵部队频繁地出现在来财河一带,巡逻骚扰不休,妄图“围剿”我军。8月21日,日军黑石部队700余人的骑兵自孟家岗出动“讨伐”抗联部队。在周保中指挥下,抗日联军在五道岗展开了一次激烈截击战。
因敌军人数众多,武器精良,又是骑兵队,为了消灭这股敌人,周保中决定不正面迎敌,而是利用地形地物,在半路设伏予以痛击。据此,第五军警卫旅、第八军第三师及独立师共400余人在五道岗设下埋伏。1937年8月21日,上午5时左右,由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刘曙华、独立师政治部主任金正国率领第八军第三师骑兵和独立师骑兵共200名进至孟家岗附近诱使敌人出动。日军骑兵黑石部队见有抗联骑兵便立即出击,我骑兵部队即绕道来财河东,将敌人引至五道岗东南通往七虎力河的大道上。上午10时许,警卫旅配置在五道岗东北端的监视哨报告,敌先头部队五六十名骑兵正猛追我军骑兵部队,已至五道岗南侧大道。周保中指挥警卫旅部队迅即进入预先勘察好的五道岗阵地,先放过敌先头部队。当日军骑兵主力完全进入我军伏击线时,周保中一声令下,占据五道岗南北高地的警卫旅部队在三里长的战线上突然向敌人一齐射击,发起了猛烈进攻。敌骑兵顿时秩序大乱,被打得无处藏身,死的死,伤的伤。激战中,敌军分成两部分,一小部沿大道控制马群利用道南的一处小高地进行顽抗,另一大部则向警卫旅部队猛冲,并妄图抄袭我军的左侧阵地。由于警卫旅部队占据有利地势,妄图抄袭我军的左侧阵地之敌,被警卫旅九团四连及师属骑兵打败,退至大道边。第八军及独立师骑兵在五道岗西南方反击敌先头部队,战斗至下午1时,将敌人完全压缩到五道岗西南大道两侧。午后2时,第五军神枪手队(八团一连)投入战斗,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死伤累累。敌人组织的几次进攻都被打退。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30 分,抗联部队全线发起冲锋、反击,将敌军包围,敌骑200余人拼命突围,遗弃尸体350余具,向孟家岗方向落荒而逃。至下午3时40 分左右战斗胜利结束。此战共击毙日军370余人,伤50余人,打死敌人战马200多匹。缴获四四马枪220支,轻机枪10挺、全鞍马50匹及钢盔、马刀、弹药等大量战利品。此次五道岗截击战的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驻孟家岗日伪军的狂妄气焰,使其以后在半个多月时间不敢外出骚扰。
为加强在吉东地区抗联的统一指挥领导,周保中一直在积极筹划成立抗联第二路军。1937年10月1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发表《通告》,宣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正式成立,周保中担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副军长柴世荣升任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
在极其艰难的斗争环境中,周保中及战友创建了并逐渐完善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在政治、军事、意志品质和文化上,他严格要求队伍,因此,其领导的抗联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觉悟、立场坚定、军事过硬的抗联指战员。他的战略、战术使抗联队伍在强大而阴险的敌人面前,不但能够保存、发展自我,还给敌人以强有力的打击。在民族危难时刻,周保中领导抗联部队克服艰难险阻,与日本侵略军进行长期的殊死拼杀,并取得了辉煌战绩,在打击侵略者的同时,强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