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作者:陶小莫
又到年底,又到辞职高峰。近日,更有北京市教委立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而来自智通人才连锁南京分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说明了毕业生“闪辞”现象,第一份工作65%的毕业生坚持不了一年。
近七成的毕业生“闪辞”,如果把责任都归咎于毕业生刚工作,不能适应心理落差,责任意识淡薄或是抗挫折能力低可能是不客观的。那么多的毕业生不能从一而终,许多企业在发出批评声音之时,更多的还需要自我反思。
首先是现在许多大学生招聘会动辄成百上千个单位入驻,为了在众多招聘企业中杀出重围、成为关注热点,企业往往会只亮优势,甚至给予美好承诺,而诲言不利因素。
于是在美丽前景的召唤下,大部分毕业生因为不熟悉行业背景,只听信企业提供的片面信息,就与企业达成用工协议。信息交流的不对等,就给“闪辞”埋下了伏笔。因为真正就业之后,许多大学生会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企业当初承诺的种种条件早已成昨日黄花并不可能真正兑现,于是不愿与“现实”妥协的毕业生,会在熟悉行业内幕之后,重新寻找自己新的就业发展机会。
其次是许多企业缺乏企业文化。一些企业在用工时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我给钱你干活”简单粗暴方式,对待员工的态度也是一种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的姿态。企业缺乏对新就业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一些大学生会因为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缺乏活力激情,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而无法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一个无法给予员工未来和希望的企业,自然就无法留住员工。“闪辞”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再次是企业招聘员工方式急功近利。现在一些企业对老员工要求是越来越多,对新员工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许多企业都希望能够招到先天能用的人,而不想花费精力培养人才。
在这样背景下,行业中的中坚企业不会去大学校园招聘,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很难获得工作经验,所以更愿意去同行那儿挖角。于是,肯招新手的企业往往都是些中小型企业。而一些毕业生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后,若发现自己所在的企业在行业中并不具备竞争力,自己获得一定从业经验之后,本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就业理念,就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行业中的各个企业,重新给自己找一个更高的“买家”,而企业的综合实力却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所以许多企业在抱怨“闪辞”的背后,表现的其实是整个社会企业用人的急功近利。
当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是需要花费成本去鉴别人才。毕业生进入企业,慢慢进入岗位角色也是需要时间和培训投入的。所以一旦“闪辞”多发,对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损失。因此,在近七成毕业生“闪辞”背景下,企业也需要自我反思,如何用待遇留人、前途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