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飞机楼”的往昔岁月

发布时间:2012-11-25 08:0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的楼宇编号是90楼,但“老党校”们仍习惯称其为“飞机楼”。作为南院的主楼,“飞机楼”自有一种统摄全局、凌驾一切的气势。人们走进南院,举首一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飞机楼”那在青葱树冠掩映中的覆有绿琉璃瓦的单檐歇山顶。走近它,看到其敦实厚重的花岗岩基座和简洁典雅的青砖清水墙面,古韵洋风得到完美地结合,极富建筑美感。楼体的正立面造型如同老式的螺旋桨飞机,这大概就是它得名“飞机楼”的缘由吧。

“飞机楼”破土动工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当时正是北平的沦陷时期。而它的诞生,却是当时中共北平地下党与日伪巧妙斗争的成果之一。据许宝骙《沦陷时期殷同的二三事》记载,当时,受中共北平特委书记王定南直接领导的地下工作者许宝骙利用家庭历史关系,打入日伪当局的高层进行隐蔽战线活动。有一次,他向组织反映,伪建设总署督办殷同拥有大量的建设经费,其为人又好大喜功,花钱手笔大。于是王定南让许宝骙去建议殷同多搞城市建筑或者修整古迹、开办学校。王定南说,这些东西将来都会留归人民,总比花钱修建军用设施去打八路军好。许宝骙建议殷同修缮了他的衙门,即解放初期的总工会大楼;在庆王府旧址修建他的住所,即解放初期的北京卫戍区司令部;修整了颐和园;再就是在今中央党校南院开办了“建设总署土木工程专科学校”,建起了包括“飞机楼”在内的教学设施。所有这些果然在日后都成了人民的财产。

根据党校所存的建设施工图,“飞机楼”设计图于1941年6月完成定稿,8月通过审定,随即由泰庆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设计者是当时的青年建筑工程师徐仁祥(1911—1980)。“飞机楼”的设计思想具有典型的“传统主义”新建筑的特征,这种建筑形式是20世纪30年代受现代主义潮流影响,由杨廷宝、梁思成等留美归国的中国建筑师所创,即在建筑设计中探索带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现代建筑,其特点是“整体或局部的重要部位明显具有中国古典特征的建筑形式”。解放后,建造的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经委会大楼以及中央党校主楼都具有这种建筑形式的典型特征。

“飞机楼”是砖混结构,立面为三段式,中间部分为三层,两侧为二层,中间部分的外立面和整座楼的基座用花岗石贴面,大门正面构图用传统石牌坊形式,楼两侧部分立面处理简洁,采用青砖清水墙饰面。中间部分的顶部为中国宫殿式的覆有绿色琉璃瓦的单檐歇山顶,其下施斗拱、雀替、枋头,点缀以中国式花纹。楼顶平台的女儿墙安装清式灰筒瓦脊,各转角安装大吻兽。立面细部的建筑装饰纹样采用中式的团花、方胜、心锁、卷草等形式,古典细部仿得十分精到,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题材与近代砖石混凝土结构体系相融合,颇为融洽,具有文化韵味,取得了相当好的艺术效果。

“飞机楼”于1942年10月投入使用,作为教学和办公场所,距今整整70年了。但工程其实并未完工,原设计中的尾楼本已经预留出了钢筋,如今还能看到“飞机楼”后歪七扭八的钢筋和混凝土预制构件。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9月30日,南院由清华大学农学院接收,农学院用整整一年对“飞机楼”进行整修与改建,将其改为教室、实验室及农艺系一部分的工作室。

1948年底,解放大军兵临城下,北平进入了“围城”时期。此时,农学院的学生中已经有了中共地下党及其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联盟”(简称“中联”)的成员,其中白祖诚是地下党员,邢金钟是“中联”地下盟员,后来又陆续发展张福海、章贤愚、陆明贤加入“中联”,成立了“中联”小组。党组织给他们的中心任务是组织护校,迎接解放。一天,邢金钟在“飞机楼”上课时,听见管楼和打钟的工友说“(国民党)军队要在楼上设瞭望哨,我劝阻他们不听。”当时,“飞机楼”是万寿山和清华气象台之间的最高建筑物,位置十分重要,为了消除这一隐患,他爬到“飞机楼”平台上,见有两个持枪士兵趴在女儿墙上向北瞭望,便吓唬他们说:“我是远征军复员到这里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你们不打招呼就进来,在教学主楼设瞭望哨,影响教学,等校长知道后你们吃不了兜着走!”这番恐吓果然起到效用,两名士兵放弃了瞭望哨撤出了农学院。12月14日天亮后,穿着灰色棉军服的解放军四野的部队开到了农学院,在“中联”盟员的引导下,同国民党军在西苑大街的东口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清华大学农学院一堂课也没耽误,就迎来了解放(据邢金钟《自得园的黎明》)。1949年2月1日,由北平地下党的负责人彭真在“飞机楼”的一层大教室给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西郊的地下党员作报告。彭真在报告中说:进城后要依靠工人阶级,迅速恢复生产,保障供给,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警惕,防范特务破坏捣乱。他还告诫党员们要严格遵守纪律,树立优良的作风。这之后,农学院的校址成了中共中央党校的办学地,而参加这次会议的清华大学的学生地下党员龚育之,日后成了中央党校的副校长(据龚育之《我在清华的三年》及腾藤《对清华大学解放前后的一些回忆》)。

1949年10月,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北京大学农学院以及华北大学农学院三校合办北京农业大学,新校址定在罗道庄。15日,清华大学农学院向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前身)移交了有关财产并签订了清册交接单,10月28日,马列学院正式进驻,“飞机楼”成为马列学院的办公和教学场所。马列学院第一届学员毕业典礼时刘少奇同志在“飞机楼”大教室讲了话,会后请大家观看了评剧《小二黑结婚》。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韩树英回忆说:“中央领导周恩来、朱德同志经常来党校看望大家,在第二、三班的开学典礼上刘少奇同志携夫人王光美来校并在‘飞机楼’大教室做了报告。其中一部分内容题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后被编入《刘少奇选集》下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杨献珍、艾思奇等都曾在“飞机楼”给党校学员授课和做报告,党校的重要活动也多在“飞机楼”进行。在党校未复校前的70年代,“飞机楼”内显得空空荡荡,但有三个地方对院内的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个是有着彩色电视机的一层的大教室,每晚人们都在这里观看电视节目;一个是一层东侧的少年之家,这里是党校孩子们课余活动的场所;还有就是顶层宽阔的平台,那里视野开阔,可以登临远眺和嬉戏玩耍。自上世纪80年代后,“飞机楼”一度被党史研究室借用为办公楼,直至新世纪学习时报社迁入,现在飞机楼已成为合并后的中央党校报刊社的办公楼。

“飞机楼”的内部虽经多次改造,但整体结构基本如故,是中央党校内唯一保存原貌的民国时期的建筑,是“传统主义”新建筑这一近代知名建筑学派的代表作品,且出自著名建筑师徐仁祥之手,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学价值,它应该像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早期建筑一样,得到应有的保护。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密林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