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旧时镇江“开脸”婚俗

发布时间:2012-11-23 07:0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旧时,镇江婚嫁迎娶习俗颇多,除“亲不高攀”、“三媒六证”、“同宗同姓不婚”以及必须经历“纳采、问名、纳吉、纳礼、定婚、迎亲”等婚姻旧俗外,女子出嫁前的开脸是必不可少的婚俗。

 所谓开脸,即绞面、绞脸、净面。结婚大喜之日,用线绞去女子脸上的汗毛,是旧时女子美容方法之一,也是女子出阁嫁人的标志之一。旧时,无论富家小姐,还是穷人家的姑娘,出嫁当日都得开脸洁面,修整眉毛及鬓角,表示在娘家的闺女生活即将结束。

 结婚大喜这天,新娘早早起身,做好各种出嫁准备,男方迎亲的花轿一到,轿夫开轿于堂,鸣过鞭炮后,新娘便开始梳妆。梳妆通常经过四道程序,先是“开脸”,洁面、修整眉毛及鬓角;然后“上头”,将姑娘的辫子散开,在后脑壳上挽成成人发髻,插上簪子及各种饰品;再是化妆,做姑娘时脸上仅施淡妆,出嫁后即为少妇,须改浓妆;最后是着衣,穿上嫁衣裳。新娘上轿前,男方迎亲者需分别发给为新娘开脸者、梳头者“红包”,俗称“开脸封”、“梳头封”。

 开脸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细线去除女子面部汗毛,开脸用具只需粉、线和镊子即可,但妙就妙在开脸的精巧手艺。开脸时,通常由帮助新娘“上头”化妆的喜娘(俗称开脸婆子)操作,也可由新娘的婶娘或嫂子代劳。新娘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坐东西向。先在新娘的脸上涂擦一层薄粉,尤其头发边缘处涂擦到位,因为此处的汗毛较长较密。然后便用一根红色细棉线或细麻线,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或者中间用嘴咬着,两手带住线两头,形成交叉的三角,再轻巧均匀地将线在面部不断分合移动,绞掉脸上汗毛。结束前,还需仔细检查一遍面部,对未绞尽的较明显的汗毛,用镊子夹除。

 开脸时,喜娘边扯汗毛边念《开脸歌》:“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我们今日恭喜你,恭喜你来做新娘”,予以祝贺。然后再行“上头”、化妆和着衣。开脸过程,手艺熟练者一般只需半个多小时。新娘梳妆时,身旁需一福寿双全的“全福太太”相伴协助,寓意福全到家。

 儿时听祖辈们讲,女子出嫁开脸在镇江东乡、南乡一带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次秦始皇微服南巡,路过镇江东郊京岘山,不仅被此地的天子之气所震撼,还为村妇姑娘的美丽姿色所倾倒,便暗中命令侍卫拦截迎亲花轿,欲将新娘带回宫中,吓得村民迎亲时不敢敲锣打鼓,明媒正娶。当时一个聪明的秀才要娶妻,女方坚持风光出嫁,秀才便灵机一动想出妙招,交代媒婆将新娘脸上汗毛尽除,略施胭脂花粉,让新娘坐在朱红描金的艺阁上,迎亲队伍沿途敲锣打鼓,大大方方迎娶新娘。当被侍卫拦截时,大家都说是迎神会,侍卫看到新娘面若盈光,汗毛都看不见,以为是天仙下凡而不敢冒犯,便顺利放行。后来,女子出嫁开脸的婚俗便在民间传开,并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

 沧桑变幻,旧时镇江的诸多繁琐婚俗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逐渐淡去。如今,新婚美容做发型大都由影楼、美发室专业设计师所替代,旧时女子开脸洁面婚俗留下的只是一种记忆。

来源:金山网 作者:潘春华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