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刘混康与茅山四宝

发布时间:2012-11-21 08:0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茅山道教上清派自杨羲创立,传至北宋刘混康已是25代,其间的谱系传承关系已不十分清楚。但自刘混康始,上清派谱系共立了96字,以混字为起首,目前已传至第78代受字辈。刘混康作为上清一代宗师,其高超的医、道术,为他赢得了显赫的声名,也奠定了他在茅山道教的崇高地位。

 相传北宋元祐年间,一日,宋哲宗皇后孟氏喉中卡了一根小尖针,御医们无法解除,哲宗听闻茅山道士刘混康医术高超,便派使臣前往。刘混康受肯领命,用茅山道教秘传医术,催吐孟皇后喉中针刺,医好了她的病。

 皇后病除,哲宗喜甚,对刘混康恩礼有加,特礼请他住持京都上清储祥宫,并赐号“洞元通妙法师”。刘混康虽感恩哲宗皇帝,但他内心仍十分眷恋茅山的洞泉山林,在储祥宫居住不久,就向哲宗恳求回茅山。哲宗不便强留放其归山,同时命江宁府在茅山刘混康居住的潜神庵修一道观,敕赐题额“元符观”。

 继哲宗之后的徽宗皇帝,对道教更是崇拜之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礼请刘混康进京共叙,对他优渥有加,其情难一一尽述。

 刘混康在京住了一段时日,便向徽宗辞请回山。徽宗知其志在山林,挽留不住,于是派使臣护送其回茅山,并先后赐予他8件宝物,分别是:九老仙都君印、合明天帝日敕玉符、御赐宗坛玉圭、呵砚、宣和御赐玉把宝剑、《上清大洞秘录》12卷轴、《上清大洞卷简词》12卷轴、《辽王诗简》1卷。刘混康把这8件珍品存放于元符观,作为茅山的“镇山之宝”。之后徽宗继续为元符观大兴土木,所建殿宇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并亲自题额“元符万宁宫”。

 宋后,茅山道观屡遭战乱破坏,徽宗所赐8件珍宝,其中4件不知在何年代失落,另4件尚存,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玉印、玉圭、玉符、呵砚。

 先说玉印。它为战国时人所开采的精良美玉制成。印上所刻之字层层叠叠,状如云烟,这种字叫九叠篆,又称云篆。玉印上共刻“九老仙都君印”6字。据传,明洪武年间,朝廷将玉印收走,要刻成“奉天承运文宝”玺,但经3次雕刻,玉印上均现原来的6字,朱元璋知其非同寻常,令送还茅山。传说具神话传奇色彩,不足为据,但在明时,玉印确被调入皇宫后又返还茅山。由于此印神奇,历来珍藏于元符万宁宫,所以,人们又称万宁宫为印宫。史上来茅山进香的众多香客,都要求用玉印在他们香袋、腰带上盖印,以保吉祥平安。

 玉圭,又叫烧香筒,形状上尖下方,色泽莹润。此玉圭有一奇,其颜色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春秋二季,玉圭表面还会“出汗”。玉圭本是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活动时用的礼器,徽宗把它特赐予茅山,以示尊重。因此,历来茅山道观在举行重大道场礼仪活动时,都使用它。

 呵砚,是用特殊石材制作的砚台,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4.4厘米、1厘米。此砚小而玲珑,造型奇特,通体晶亮,为砚中珍品。那么,为何叫“呵”砚?原来,人们对砚呵气,砚台即凝有小水珠,继而呵之再三,水滴增大,可研墨,故名呵砚也。

 玉符,是用一种非常坚润的白玉制成,俗称镇心符,长宽厚分别为9.6厘米、7.1厘米、0.6厘米,玉符上篆刻“合明天帝日敕”6字,实为人身佩戴之饰物。茅山道士认为身配此玉符,可保吉祥安泰,因而被视为道教文物之珍品。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陶正玉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