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治理学业负担,切忌头疼医头

发布时间:2012-11-20 07:2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6岁的安安是昆明市一所知名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可刚入学两个月,便被沉重不堪的家庭作业给弄得哭起了鼻子。爸爸董先生在微博上吐槽:“孩子才一年级,做作业就要两个小时,今天更是达4个小时。你是要孩子拿诺贝尔写字奖吗……反思吧,中国教育制度。”董先生的一席话引起了网友的共鸣。

网友们把这称为“中国式作业”,并呼吁改进这种“作业方式”。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我国相继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概念。可时隔10多年之后,收效甚微。我国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何难以减轻?根源在于两方面,一是虽然《义务教育法》已明确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但义务教育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幼升小”、“小升初”择校热高烧不断,幼儿园为让孩子进名牌小学,严重“小学化”;小学为了把学生送进重点初中,加大学习力度。家长们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掏腰包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看着孩子哈欠连天地奔忙于各种培训班之间。二是单一的升学评价体系。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高考改革,可是改革均没有触及将高考学科成绩作为重要甚至唯一录取依据的实质,因此,中小学的教学完全围绕高考科目展开,甚至已演变为“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

早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就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到2011年,我国每年的高考升学率达到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26%,可是,高考的焦虑却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等级化趋势加剧,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在不少地区,没有考进一本院校就不算上大学。

所以,治理“中国式作业”,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升学评价体系,以及打破高等教育的行政化、等级化,实现各类高等教育的平等发展,给学生创造多元的成才、发展空间。而不是单纯下发无效的文件。

其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政府部门增加教育投入,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折断择校利益链;改革升学评价体系,关键在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将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将招生权交给大学,将选择权交给学生,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精神,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招考制度;而推进各类教育平等发展,关键也在政府部门取消一系列歧视性政策,转变政府管理、发展高等教育的模式。

近年来,每每谈到教育改革,都有相关部门出来说,我们有现实的国情,这不能改,那不能改。于是,改革遭遇“中国式困境”,这才演绎出更多的“中国式教育”、“中国式家教”、“中国式作业”……在笔者看来,所谓“国情”,只是有关部门不愿意放权、打破既得利益的借口。只有切实推进教育部门放权,“中国式”教育问题,才会走出困境。(熊丙奇)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