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那些美好味觉,影响着许多人一辈子对食物的喜好和选择。记得那时奶奶给我的一块鸡蛋糕,进入口内滑向舌尖时的那个香甜、那个松软可口,给口舌以无比的快感,我认定这恐怕就是世上最好的食品啦,恨不得一口就吞下肚。
在舌尖上的那点刻痕至今记忆犹新,每当嗅到儿时的好味道,满嘴便流转着不安分的口水。说起好味道,就不能不想到老镇江的茶食,但岁月已渐渐无情地将那份甜蜜的回忆吞没。
生意兴隆的茶食店
镇江的传统茶食生产历史悠久,有选料严、加工精、造型巧等特点。镇江茶食选材十分给力,用上等面粉、糯米粉、玉米粉、豆粉、精炼油脂、优质食糖和蛋品等作主料,以果仁、蜜饯、肉类、乳制品、芝麻、松子等作配料,辅以桂花、玫瑰、薄荷、橘皮等天然香料,制成形态各异、风味不同的饼、糕、酥、片等品种,逐渐形成了南北口味兼收并蓄的风格,以酥为主,软、脆分明,甜咸适宜,柔松多味的特色,深受市民的钟爱。
当年镇江人走亲访友,总要拎上几包茶食。茶食也是供人们佐以茶饮的小糕点。因制作精致,色香味俱全,每家都买上一些茶食放在瓦缸子(一种陶瓷器皿,缸身上绘有松鹤延年、麻姑献寿、多子多福、吉祥如意等内容的图案,有盖子)或饼干罐里,以备不时之需,如家中来客不赶顿,就用茶水和糕点作为待客之物,边喝边吃边聊。再如孩子们下午三点多钟放学后习惯吃一只饣齐儿或其他茶食当晚茶,作为晚饭前的食物补充,也有用来作夜顿子的。
四五十年前镇江城里城外的茶食店有十多家,比较知名的有采芝斋、稻香村、福禄全、爵禄、天禄等,一般是前店后作,也有规模较小的专门生产作坊,公私合营后合并成糕点食品厂。当年的茶食既是食品又是礼品,所以销路很不错,家家茶食店生意兴隆。
茶食店的玻璃柜台里、后面玻璃橱柜内及柜台里的木格子周转箱里盛放着形态逼真、味不相同、五花八门的糕点,也有的柜台卖糖果、果脯等。糕点柜柜台后面的玻璃橱柜里陈列着各种包装精美漂亮的盒装、罐装饼干但难得有人问津,而动物造型的散装饼干却很受家长及小孩的青睐。
糖果柜台内和柜台上的玻璃罐子里摆满了各种糖果,除了五颜六色的硬糖、奶糖外,还有棒棒糖、卷筒的水果糖、清凉润喉的桉叶糖、休闲的豆酥糖、苏式的粽子糖、松子糖等,果脯蜜饯有蜜枣、冬瓜糖、山楂片、金橘饼、陈皮梅等。
老百姓的时令茶食
京江饣齐是镇江老百姓最喜爱的茶食之一,又分甜、咸和豆沙三种,京江饣齐面暄,富有弹性。吃在嘴里表皮甜滑,内囊松软,而底子又薄且起脆。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又好吃又当饱。六角铮铮的盐饣齐,捏扁掰开用开水一冲泡,成莲花瓣状,吃到嘴里咸津津、香喷喷的,回味无穷。那时京江饣齐儿泡馓子再打只鸡蛋(水潽蛋)的混搭可是上等的营养品啊,是产妇坐月子或病人康复时吃的。每天上午九、十点钟新鲜出炉的饣齐儿一上柜人们就争相购买,大多都一买就是十只。
其他还有香蕉酥、蛋黄酥、冰糖酥、椒盐酥、蛤蟆酥、眉毛酥、马蹄酥、芝麻枣泥饼、糖麻花、麻油馓子、洋面馒头、赤豆松糕、猫耳朵等品种。特别是蛤蟆酥外脆内酥,用手稍一捏就会碎掉,但制作起来颇费工夫,要用白糖食油与发了酵的面调匀拌透,一块一块地贴在锅腔式的炉膛内以温火慢慢烘焙,只有火候到家了蛤蟆酥才会浑身酥透好吃。鸡蛋糕、桃酥、京果粉等属于走亲访友送人的礼品或看望病人的慰问品。过去镇江的茶食一般都是散装,没有华丽的包装,逢年过节人们都拎着蒙大红招牌纸的茶食包馈赠亲友,考究的装在篾篓子里。
茶食店根据不同节令推出应时的食品,春天有玉兰片、荞片;夏天有薄荷糕、潮糕;端午节有绿豆糕上柜,分干绿豆糕和水晶绿豆糕两种;到了中秋节时月饼是每家必买的,即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有凭票供应的月饼,那时供应的月饼全是地产的苏式月饼,有枣泥、豆沙、五仁、椒盐、火腿等品种;重阳节时有重阳糕,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桂花,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并插着五颜六色的三角小旗,顾客争相购买,还有七夕时的巧果;冬有蜂糖糕、桂花糖年糕、浇切片、寸金糖、灌香糖等,多个品种交替上市,许多在外地工作的老镇江人回乡时都忘不了要捎上些给朋友同事们尝尝。
昔日民间做寿乔迁喜庆都用寿桃、糕馒,一般也要到茶食店去订做,寿桃为面粉蒸制成桃形,点上红、绿;喜糕为米粉和糖拌制用木模印制,上面印有福、禄、寿、喜、财等字样,也有印牡丹、石榴花、荷花、桂花、菊花、芙蓉等图案,显示四季常春,福寿绵绵。因“糕”与“高”谐音,就有“高升”、“高中”的寓意。每到春节,家家都要买用红纸包装的云片糕,请来客吃糕祝愿新年高升发财,这种民间风俗至今还在流传。
春节是茶食销售的高峰也是最为繁忙的时候,各个店家在年前一个月左右就忙着组织货源。晚上打烊后加班称重打包,当时过年茶食是每家必买的年货,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拎着茶食包作为礼品送人或有客上门拜年亦作为待客之物。那时的年货茶食品种可真不少,有大京果、小京果、麻雀头、开口笑、小麻饼、豆角子、云片糕、雪片糕……还有花生糖、芝麻糖、切片糖等。因此每到春节前夕来购买茶食的顾客总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营业员忙得手不停脚不住,人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茶食兴高采烈的走出店堂。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质相当匮乏,人们的肚子常处于半饥不饱的状态,那香甜可口的茶食勾起人们肚里多少馋虫子,又使多少小孩子们垂涎欲滴啊。买茶食不仅要粮票,还要凭糕点券购买,即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京江饣齐一上柜就销售一空,其他品种也少得可怜,柜台里空荡荡的,连一角钱一块的婴儿糕也经常脱货。后来为搞活流通,有少量的“高级饼子”上柜,因价格不菲总是看的人多买的人极少,人们宁愿想方设法花钱购买一些农贸市场的豆饼、山芋、胡萝卜等,掺和着和粮食一齐吃,以填饱肚子。
念念不忘的茶食记忆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健康养身知识日益普及,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重糖重油的传统食品逐步淡出市场,超市里全国各地的各种名优特食品琳琅满目任人随意选购,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西式的蛋糕、比萨饼、点心……吸引了追求时尚年轻人的眼球,成为消费的新热点,又占据了市场的部分份额,而传统茶食因大多为手工制作,工艺复杂费时费工,利润又不高且后继乏人,在市场竞争中逐渐与人们告别了。
老镇江茶食不仅是我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它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调剂着我们平淡的生活,特别是茶食所维系的那些人和事,是我们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它是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精神层面的,远比茶食本身提供的滋味口感更值得珍藏并希望能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