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镇江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暨文化广场建设现场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第四季度和明年的文化工作。明确最近一段时间的六方面工作,其中,年底前打造60座文化广场,备受市民关注。(11月7日《镇江日报》)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提起广场,很多镇江人恐怕都会想起大市口广场。多年来,被大家亲切唤作“城市客厅”的它,一直是名城镇江的重要地标。青年男女恋爱轧马路累了,到那歇歇脚;一家人晚饭后,到那散散步;孩子们双休日,到那追逐嬉戏;有朋自远方来,带他们到那逛逛……大市口广场承载着许多镇江人的快乐和自豪。
不过,很显然作为一座发展中的宜居城市,作为一座好客的旅游城市,镇江仅有一座上档次的广场、一个拿得出手的“客厅”,是远远不够的。令人欣慰的是,纵观镇江城乡,广场建设如火如荼。仅市区范围,近年来便有东吴广场、金山湖音乐广场、市民广场等广场建成开放,目前还有运河广场等一批广场正在建设之中,加上北固山绿地、西津湾绿地等未冠以广场之名却有广场之实的公共场所,可谓不胜枚举。
每一座广场都是一处开放式景区,都是市民共享的城市空间。随着这些广场陆续建成,市民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需求也正从数量往质量上提升。来到广场上,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散散步、看看景,更看重有没有让人满足的公共服务。事实上,此前,在部分广场上,或由文化、体育部门引导,或由市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已经渐渐多起来,人气也在渐渐旺起来。但在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谋划和专业的指导。
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镇江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诚如市领导对于文化发展态势的分析研判:当前处在文化发展的春天,但镇江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压力。然而,在这样严峻的态势下,文化广场建设能够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成为重要内容之一,而且目标如此明确而具体:年底打造30座文化广场,明年建成260座文化广场。特别是市领导强调文化广场建设要利用已有的资源和阵地,配备、完善硬件条件和设施,使之具有基本的文化娱乐功能,秉承因地制宜,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这足见市委、市政府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文化惠民项目推进的不遗余力。
文化与广场的对接,成为文化惠民工程的又一有力抓手。这样的方式,既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有了低门槛的载体,也让不少广场获得了更多的文化活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文化活力注入广场的同时,实际上已经把广场这个广阔的舞台资源交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手中。在市委、市政府政策保障下,在文体部门支持指导下,市民此前所创造的经验可以得到更为系统全面的完善,更好地投入到文化广场的建设中去。
文化注入广场,舞台交给群众。一场文化惠民的盛宴已徐徐拉开序幕,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市民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哪怕只是偶然路过瞥见几场文体表演的路人同样也是被潜移默化感染的受益者。而这些受益者参与其间,也成为文化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为镇江打磨出又一块城市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