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村落消失,乡村文化何以寄存

发布时间:2012-11-04 07: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20日在天津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

在城市中国的进程中,城镇化作为衡量现代化的主要参考。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载体,蕴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正不经意间在尘世间消失。随之而去的,不仅是简单的村址消失,更是乡村文化来源的枯竭。正如冯骥才所说,很多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

法国一位作家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国家就如失去主心骨的空盒,可见文化之于国家的重要性。而且生命之根来自于土,上帝造人就是用泥,用泥土造了亚当,传说中女娲也是用土造的人。作为泥土人的我们,对大地有着天然的亲切。而落叶归根的乡土之情,更是对乡村的挚爱。乡村的沦陷,何尝不是瓦解城市人的归心?

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人更揪心。在城市化不断推进下,村落减少还会继续。在城市化铁蹄下,村落空间将进一步受压。村落显得无足轻重,各地风行“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乡村,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乡村。”似乎在现代化的指标下,传统显得如此格格不入,村落只能成为陪葬品。难道过去西方社会盲目城市化,英国的圈地运动教训不足以让我们警惕吗?难道我们要重蹈覆辙,偏要往泥坑里钻?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固然重要,城市化也需要不断推进,但是承载乡村文化的村落也不能忽视。

尽管操作难度很大,但是至少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应该得到保护,可以以城中村形式存在。令人遗憾的是,城中村在某些规划者看来是眼中钉,是城市的伤疤。于是我们看到北京的四合院大面积的被拆除,众多城市的古城墙、护城河被推倒填埋等丑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大城市城市化过程不断兼并郊区村落时;目前政府提倡的村落就地城镇化也成为村落又一撒手锏。同时新农村建设盲目的建楼房,强制糊墙、旧房老房拆除等做法也加剧了当前村落消失。

极而言之,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它们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保护这部分文化,村落不能一刀切地被夷平。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因此中国的城市化不应该是从“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两个点绝对转化,应该要为我国村落留份栖居地。有关部门应该意识到村落消失的严重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源:红网 作者:罗小伟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