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老镇江师专琐忆

发布时间:2012-11-04 07:1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老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在镇江市内河滨公园以及原和平电影院一直向西的劳动路上。它创办于大办文教的1958年,先后培养了三届毕业生,充实镇江地区的文教队伍。到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便停办了,至于1978年在寿邱山筹建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后改名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再后来又并入江苏大学,都是后话了。我是62届毕业的,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今年我们同班同学聚会镇江,到母校故地重游,追忆往日情怀,忆念母校,个个感怀不已。

 回顾我这大半辈子的人生和经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与“2”似乎有不解之缘。我出生于1942年,1962年从镇江师专毕业做了教师,1982年入党,2002年退休。我的成长和工作历程可归结为20年一个阶段。如今已退休十年。说来也巧,今年2012年的2月22日是我七十周岁的生日。天若有情,让我颐养天年,那我八十周岁的生日便是2022年2月22日,那六个数字全是2了。

 我先后读了两所大专——常州师专和镇江师专。先说进常州师专,我原本录取在数学科,了解课程设置情况后转读中文科,结果到了中文科一班,该班本来41人,我一去便成了42人。我们住宿在常州清凉寺的大殿里,这是寺内禅堂,为回字形转楼,它的殿堂楼阁之间每层都有长廊连接,建筑别致。清凉寺是一座东南闻名的古寺,宋代苏东坡大学士旅居常州时,在寺壁题诗,与寺僧谈经论法;当代语言大师赵元任儿时常到寺中玩耍,成名后常到寺中拜访方丈静波。寺内创办过华严大学,清凉佛学院。一座名寺链接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源流,我们中文专业的学子在这座古刹中浸渍着中国文化的滋养。至今怀念那高大精致的泥塑木雕佛像、那镂花扶栏和木质的花格门窗。

 再说进镇江师专。上世纪60年代初是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因为“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极度飘扬,违反了经济运行法则,加之三年自然灾害、浮夸风,吃饭成了问题。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交”的八字方针,对大专院校也作了调整,其做法是“拆、并、迁”。1961年初,常州师专、镇江师专和镇江地区教育学院三校合并为一校——镇江师范专科学校。3月18日那天,我们常州师专全体师生连同教具课桌椅行李全部登上了沪宁线的92次列车。在西去列车的窗口,一批批年轻学子看着江南大地,已开始草青树绿,染上了几分春色。在那饥荒的岁月里,尽管吃着杂粮豆豉、喝着萝卜菜汤,但在这春天的列车里,我们还是充满了希望,满怀着激情,一路欢歌,奔向镇江。

 一年之后面临毕业,毕业前要进行走上教师岗位的教育、教学实习。说来也巧,又是3月18日,毕业班全部开赴实习地点。我中文二(3)班和数学二(3)班一同前往丹阳,合编为省丹中、丹阳县中两大组。我和数学班的陶万春分在县中,分别担任组长和团支部书记。不过这次却是风雨大作。同学们衣衫单薄 ,一个个冻得嘴唇发紫。就在十分无助的时候。学校团委钱树伟老师专门赶来,组织大家调剂衣服,又与校方联系烧了姜汤茶让同学喝下驱寒,至今想来十分感动。

 实习时间从3月18日开始至4月14日结束。我们在指导老师和学校带队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认真写教案,认真试讲,认真上课。花了很多工夫,取得了成果,但也免不了紧张和疏漏。我还记得一件趣事,数学班的尤秀云,这位金坛城里尤家大门中的美女是我在金坛县中读初中时的同学。这次实习我们又走到了一起。因为是同乡同学,又因为我是实习组长,她上的第一堂数实习课,从试讲到上课,都邀我参加。上课还上得较为顺利,但开始提问就叫错了人:“下面一个问题请曹国强同学回答。”她慢条斯理地说着,也没注意竟然叫起我的名字。同时听课的师专同学,一个个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也许是试讲时,我们同学轮流充当师生的角色,叫习惯了。也许是同乡人和老同学关系,让她无意中叫起了我的名字来回答问题。这时我在后面只能保持沉默,示意听课的实习老师保持安静。尤秀云也发觉叫错人了,白皙的脸上泛起了红晕,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立即以目光示意支持,她很快稳定了情绪,继续上课。

 实习结束,我们回到学校,总结、评比、上课,繁忙地进行上岗前的最后“充电”。

 1962年,政治气候日趋紧张。当年7月,我们便提前毕业,学校宣布停办。

 那一天,全校师生集中在教学楼前的大广场上,大家排列有序,用摇头照相机拍了一张大合影。拍照前党委邵亭茂书记作了简短讲话,他说:“我们镇江师专三校合并,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在根据形势的需要,上级指示我们学校停办。毕业班提前毕业,由当地教育部门分配去中小学工作。非毕业班的同学先各自回乡,待日后形势好转再做安排……“啊!”当场一片哗然。邵书记也哽咽了,同学们也由躁动转入静然,全场一千多人鸦雀无声……

 学校停办,学生回家,人心浮动。学校召集学生干部开了好几次会,要求做好安抚人心工作,把同学们安全送走。我是语二(3)班的班主席,和团支部书记陆凤岐一道送走一批批同窗学友。我们借来板车将大家的行李送往火车站、汽车站和轮船码头,大家握手、拥抱、挥泪而别,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至今记忆犹新!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曹国强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