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家乡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赔本也要种”。(10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这几年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高密产出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那么当地借助“莫言效应”,发挥莫言优势,以莫言小说内容为载体和平台,发展经济,带动莫言的广大老乡致富,这么做本身无可厚非,也是各地发展名人的经济经验之一。但是,种植红高粱也以傍莫言为手段,甚至以此为目的,就是一种过度消费“莫言效应”的行为。种植红高粱关键要靠市场,而不是靠傍莫言,傍莫言的红高粱只会得不偿失,赔本赚吆喝。
实际上莫言当年创作《红高粱》小说时,高密当地农民种植了大量的红高粱,遍地的红高粱如同血海一般连绵不绝。但是,等到导演张艺谋拍摄《红高粱》电影时,当地已经不再种植红高粱,主要原因是红高粱此时虽然很出名,但是收益太少,不赚钱,种红高粱不划算,所以不种了,使得遍地红高粱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下成为当地人的集体记忆。换言之,不管莫言有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也不管有没有莫言这个人,现在大面积种植红高粱都无法获得高收益,至少对于农民来说不能赚钱。更何况现在的高密红高粱的知名度其实还不如当年《红高粱》电影红遍中国时出名。
在市场经济的当下,土地上种什么赚钱,不是看种植的农作物是否出名,也不是看著名小说中有没有以这种农作物为题材,关键是看市场的需求量,公众的需求量。从这个角度说,市场上对红高粱的需求量比较少,公众也不一定愿意看红高粱地,那么即使打出了莫言效应,红高粱也无法让当地获利,红高粱地也吸引不了游客,而且红高粱具有季节性,并非是一年四季都能打的旅游牌。因此,种植万亩红高粱只是赔本赚吆喝,既招不来游客,又卖不掉高粱米。
事实上种不种红高粱,应当由农民自己决定,当地政府不能代替农民决定,政府应当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政府可以引导农民,但是,绝对不能为了发挥“莫言效应”,不计较收益盲目追捧莫言而种红高粱,不能为了莫言而种红高粱,更不能为了树立领导政绩而种红高粱。
总而言之,莫言以及莫言效应对于当地群众来说应当是福音,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招牌和活广告,而不应该成为祸害当地群众和拖累当地群众的潜在的灾星。所以,当地是否应该种植万亩红高粱,笔者认为应当征求公众意见,交由农民决定和纳税人决定。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