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已是“公共资源”不假,但这不等于说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开发,消费名人在考量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量社会效益
《新京报》10月18日报道称,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赔本也要种。”
媒体非常细节化地展示了高密当地官民在“莫言效应”中的狂热与亢奋——在莫言获奖的文化界座谈会上,当地人说以后要淡化“潍坊高密”,多说“中国高密”;还有人开玩笑说青岛宣传语以后会不会改成“紧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乡”。这种欣喜中带着张狂、张狂中透出浅薄的感觉,像是一个穷人突然捡到了“金元宝”一样。
老实说,在这个“资源就是生产力”的社会,抓住一个紧俏资源来发展自己,并没有错。获得诺奖后,莫言确实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莫言,他已经成了“高密的莫言”乃至“中国的莫言”,成了“公共资源”。从个体角度看,当他们向外地人介绍“莫言就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时,以莫言为荣,也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一个地方出了名人,当地人都感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沉浸在狂喜中久久不出来,甚至忘了自己是谁,就有点过了。
家乡出了个诺贝尔奖得主,作为家乡人感到与有荣焉,甚至表现得过头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手握公权的政府部门,在如何消费莫言、如何开发“莫言资源”来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
以诺奖得主莫言为符号,来打造旅游带的思路未必是错的,关键是将近7亿的投资计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民众的意愿和利益。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成之后,能不能收回投资,取得预期的旅游收益,还都不好说。最明显的如打造“万亩红高粱”,在高密因为收益问题,农民已经不愿再种高粱,甚至政府补贴农民都不愿再种,那么每年投资一千万种一万亩红高粱会不会打了水漂?
莫言已是“公共资源”不假,但这不等于说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开发,不受约束地大笔花钱;莫言算是一个荣耀的符号,但荣耀符号并不是“免责令牌”,并不是所有和荣耀符号沾边的事儿就都是正确的。
当前社会,无论对个人、商家或者地方政府,“消费名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社会领域当然也可以打造名人品牌、开发名人资源,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程度”和“方向”,消费名人在考量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量社会效益。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只顾着头脑发热利用名人效应上项目,经济效益尚且八字没一撇,遑论社会效益?
天降一个“诺贝尔”,自此小城高密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让人深深担忧的是,从“宁可赔本也要打造万亩红高粱”的豪言壮语中观照全方位开发“莫言价值”的种种动作,“消费莫言”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魔幻了。(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