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仅10个月:解密红军西方军的来龙去脉
1933年1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西方军在江西永丰县陶唐乡金溪村(黄沙溪)大祠堂正式成立。关于红军西方军,过去很少有人研究,笔者经多方挖掘史料,对西方军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进入鼎盛时期。1933年1月中下旬,中共临时中央也从上海迁往瑞金。此后,鉴于蒋介石坐镇南昌和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的严峻形势,苏区中央局于2月8日作出《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面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各级党组织紧急行动起来,“在全中国苏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 6月6日,又发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
从上海迁至瑞金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广泛发动各行各业的工人,如店员、手艺、苦力、运输等工人参军参战,于8月1日前在瑞金成立了“工人师”,并举行誓师仪式。该师受中革军委直接领导,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当时,全总在致“工人师”成立的祝词中写道:“全总执行局热烈庆祝中央警卫师(红军工人师)的成立,这是1933年‘八一’给红军纪念日的赠品,工人师的每个战士,从今天起将要执行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任务。”中央警卫师共有兵力12800余人,师长李松,政委由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组织部长梁广兼任,下辖3个正规团,1个补充团(即预备团)。警卫师(工人师)诞生后,一面担负中央机关的警卫任务,一面在瑞金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
从10月开始,第五次反“围剿”逐渐展开,双方军事对垒主要发生在中央苏区的东线和北线,西线和南线则相对平静,主力红军在西线的兵力也少。中革军委为了集中领导新组建的工人师和各县地方武装,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指挥,有效地保卫苏区的西线大门,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方军”。1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西方军在永丰县陶唐乡成立,江西军区总指挥、政治委员陈毅兼任西方军总指挥,江西军区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分别同时兼任西方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当时,西线各县成立的独立2团、独立3团、独立11团、独立13团等地方独立团都归属西方军建制,主要任务是用游击战术阻碍敌人构筑堡垒封锁线,深入敌后游击,破坏敌交通和补给线,牵制敌人兵力。12月底,西方军所属独立2团、独立3团游击到敌后新干县七琴圩,消灭了国民党江西保安2师大部,活捉师长李向荣,缴获大量战利品。
后来,敌人在西线增加修筑碉堡部队,西方军深感兵力不足,便在各县开展浩大的扩红竞赛。以龙冈县为例,《红色中华》第148期第2版报道说:“龙冈县1933年12月,第一次扩红送到西方军有168名,第二次扩红又送364名,还送到地方武装部队7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