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家长的教育焦虑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2-10-20 08:3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林爻女士自称用了6年时间力图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尊自信、懂得尊重他人且有创造性的人。但是孩子的小学生活才开始一个月,她的培养理念便受到了来自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挑战。这使她不禁担心,把孩子交给学校,6年之后他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中国青年报》)

林爻女士的焦虑代表了一些人对教育现状的担忧,中国的教育方式久已被诟病为“抹杀个性,扼杀创造力”,当前教育的某些乱象更让人痛心疾首。但现行的学校教育真的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吗?我看并不尽然。

学校统一的要求并非是对孩子个性的压制,而是一个集体应有的纪律规范;适当的学习负担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完成知识积累,绝非是缺乏耐心的揠苗助长;老师因故没能回复家长的短信,更不能当成是不尊重的证据。初为学生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但以此说明当前的学校教育颠覆了现代教育观念未免过于苛责。

现代教育理念的内涵无外乎提倡以人为本、素质为先,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理念在学生的课本里有,在老师的日常教授中有,学校也在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这些从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元化的指标可见一斑。虽然多元评价标准的存在还难以撼动考试成绩标准的独大也是客观事实,但指望通过急促的教育改革达到一蹴而就的目的,显然也不太现实。

在同一期《中国青年报》上,刊登林爻女士自述的同时,另一个版也描述了学校教育的一些新变化——在湖南长沙某小学的一个班,老师给全班61个孩子量身设置了61个职务,孩子们填写申请、发表演讲竞聘、民主投票,最后每个人都成为了“持证上岗”的班干部。虽然人人都是班干部也受到诟病,但这其中尊重孩子的个性同时培养他们的主体性事实,也会让孩子们从中习得纪律性、集体的认同感、责任感甚至更多。

把一个学龄的孩子交给学校,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不过6年之后能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显然不仅仅取决于学校。在批评学校不懂得“三分教七分等”的同时,家长现在就希望能争分夺秒地把孩子培养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的人,是不是也有点过于着急?从影片《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身上我们能看到,良好的个性和品格需要靠人生经历来确立。在等待这些转折点的时间里,家长们或许可以少一些对当前教育的无奈和焦虑,多一些努力去把这个世界合理地解释给孩子听。孩子们能否更多地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家长弥合孩子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能力。(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绍功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