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洋 作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10月14日,《京华时报》)
和许多名人类似,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那就是,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富矿”,都想从其巨大的影响力中分得一杯羹。当初,对其作品或者个人并不感冒的单位和个人,也纷纷往其身上贴,还唯恐难以贴上。
语文出版社确定将莫言的作品收录在语文选修课程中,无疑又是裹挟莫言名气的力作。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相对较为稳定的,因为学生学习语文只是提高读写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无需过于与时俱进,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语文课文应该是稳定的,并且能为普通学生所理解和学习。
就莫言的作品类型而言,其多数作品都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而这类作品有时候很难以解读,甚至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很难完全弄懂,将莫言的作品收录选修课程很难说是为了提升高中生的读写能力,莫言现时的名气才是促成语文出版社作出决定的最强烈的动因。
然而,这样的决定无疑是肤浅和急功近利的。试问,莫言的作品也不是一挥而就,很多作品都已发表近三十年,为何之前不选入其作品?甚至在其获奖之前,也很少有人提出其作品应该向中学生推广,为何其获奖仅几天,就匆忙论证其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合理性?李敬泽称,不能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既然这么适合,为何要等其获奖之后才发现?之前为何无人提及?这是典型的欲盖弥彰。
无独有偶,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短几小时内,关于莫言的各种话题占充斥了整个网络,人们开始关注他曾经的作品,开始买他的书,开始找他作品改编的电影,文学界的人们也被这一股力量顶的沸腾了,就连中国股市也受影响。由此可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单单是一个文学领域的事情,而成为全民话题影响各界。各类出版社、书店,甚至莫言文学馆,都在寻求着开采莫言这座“富矿”。
莫言现象也引起了媒体的担忧。《新京报》著文称,“但愿目前这一切,都是一些动议,是被大奖击中后的各种不正常和各种凌乱。”毕竟,莫言“富矿”经不起如此大规模的开采,更经不起滥采。如果不顾现实情况,而仅仅以“名气”来作出相关决定,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语文出版社不顾中学生的普遍理解能力,拼命赶时髦,可能会让无法理解莫言的学生对其产生厌烦情绪,这对于其作品的传播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就教学需要而言,语文教材应该保持适度稳定,不应随意改动,也不应过分时尚化、新闻化。”这才是正确积极的态度,倘若经过调研,莫言确实适合中学生阅读,并且也是学生自身的要求,那我们无话可说,但现实却截然相反。还请各单位在开采莫言“富矿”的时候多“测量调研”,否则,幼儿园教材都有可能出现莫言的作品。(文/欧阳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