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在问及自己是否幸福时,竟然说“不知道”,多少还是让人感到有点意外和失望。不过,换一个思维来说,莫言在回答董倩的问题时,充分体现了一个文人“狡黠”的智慧。
如果莫言说自己幸福,显然过于“直白”。问题是,即使莫言说自己“幸福”,也很难获得作家们的认同和共鸣。如纯文学的边缘化,文学市场的不景气,稿酬偏低,很多作家的境况堪忧,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给中国文学打了“强心针”,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文学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
假如莫言说自己“不幸福”,显然又过于“虚伪”。和普通作家微薄的稿费相比,750万的诺贝尔文学奖金不管怎么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多少年来,中国的很多有才学和实力的作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莫言直言“惊喜而惶恐”。惊,是没想到奖项会落到自己头上。喜,是果真颁给了自己。惶恐,是担心有了这层光环之后,会不会有更多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高处不胜寒”。应该说,一夜之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拥有这样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我们没有必要过于苛责。
就像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幸福的感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作家对幸福感到困惑和无解,我们普通人也未尝不是这样。
陶崇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