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南泠学舍及筹创者王仁堪

发布时间:2012-10-18 07:1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仁堪对联

 今年是江苏省镇江中学建校120周年。校方有关资料上说,学校前身为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镇江知府王仁堪创办的南泠书院。

 这种表述是否准确?其实正确名称应该是“南泠学舍”。

 镇江知府王仁堪创南泠学舍,是在1892年,这是有史为凭、有文可考的。王仁堪在苏州去世后,他的弟子、翰林院编修费念慈撰写《王仁堪传》中记载:“郡城无学舍,诸生散处,乃出私钱,益以赈馀之息,于府廨前,卜地构屋数十椽曰南泠学舍(原书“南泠”之“泠”,用异体字“■”),为治经讲学之所,工未竣,七月调苏州府,谆嘱代者终其事。”

 这里意思很清楚,王仁堪利用私财和部分赈灾余款利息,在镇江府府衙(在北固山南峰鼓楼岗)西南创建学舍。在当时江苏官办教育布局中,这是一个地方兴办的经学教学机构,直到王离任调苏州知府(光绪十九年七月,1893年8月)时还未建成。

 王仁堪逝世后,镇江士绅联名的《请崇祭祀名宦函》《镇江乡绅公禀》等文书,以及王氏诸子孝缉、孝缙等编撰的《王苏州年谱》中均用“南泠学舍”。1911年3月黄炎培代表江苏教育总会调查镇江府立中学堂后形成的报告述及“该堂于光绪二十九年就府署西偏南泠学舍开办”。至于后来的《镇江绅士公请入祀南泠书院禀》褒扬王仁堪“创学舍以居寒畯,惩稂莠以戢善”的政绩,可见到改制学堂前夕,“南泠学舍”从俗而称“南泠书院”。民国初年修撰的《清史稿》对“南泠学舍”记述一句“(王仁堪)出私钱于府治前建南泠学舍”。民国后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在鼓楼岗)校歌歌词“院本南泠,山依北固”,即由此而来。

 王仁堪为什么要创立学舍?作为一府的行政首长,他的出发点是“农田水利与学校教养并兴”,但其筹建学舍的真实意图,在他的文集《王苏州遗书》无记载,而他在回答本地举人李遵义的求教中谈到:“士之患称德而鲜行,谈道而不艺,吾将勖郡县之士归于实也,辟斯舍为师儒讲习所先导之,储金万六千,岁为之息,膏火可继矣。”(李遵义《南泠学舍始末记》,1912),意思是他反对坐而论道,强调办学兴教要务实践行。

 “学舍”与“书院”,含义颇有差异。一是“学舍”是学校的别称,始见诸《后汉书·儒林传》“学舍颓敝,鞠为园蔬”,这远早于宋代以来兴起“书院”。在清末,学舍规模不及书院。如南泠学舍有“讲堂三楹、礼堂三楹、教习房四间、自习舍数十间”,宝晋书院“课试前列者得往南泠读书,月给膏火三千文。”如近代实业家、镇江人吴寄尘就是在录取秀才的次年进入学舍继续深造。二是南泠学舍创立时,江苏省许多知名书院(如江阴南菁书院等)已进行改革,在经史辞章外兼习天文、算学等新学,而本地另一些书院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洋学堂,如镇江润州书院(1883年)、南京汇文书院(1888年),与传统的书院殊不相类。学舍是山长掌教的经古之学,诸生专攻“制艺”(八股文)。可见,王仁堪集资筹创学舍的善政,还是企图突破八股取士体制束缚,对于已破损的科举价值体系进行恢复或修补,且局限在追求实学的专攻经史的“通经致用”圈子里。因此学舍之创立,对镇江城市的近代化进程,自然于事无补了。

 尽管如此,“南泠学舍”还为1903年镇江府官立中学堂奠定了基础,在教育史上有一席之地。《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书院大辞典》(季啸风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收录“南濡学舍”词条,词条中学舍创办人、时间信息与史籍一致,把“泠”的异体字“■”错写成“濡”。

 王仁堪是清朝晚期“清流派”代表人物,他为政清廉,从京官下派到镇江任职近两年竟没有宽敞住房,他效法南朝史学家裴子野“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在府衙东面“偏隙地,小有结构”,建了“竹篱茅舍”的书房。他亲自做了一副对联“郡斋读书,借官地二亩;山谷治事,占尺阴一分”,强调做官、做学问两相宜,好整以暇,显出不为俗务所困的洒脱境界。王仁堪的同乡同窗好友叶大庄(字临恭)给他换了下联,为“江城如画,看烟树万家”,描绘书房主人施行德政,醉心于古城山水人文之色。这也与王仁堪自撰书房联“西园翰墨,北府旌旗”的精神一致。

 末了,笔者试图揣测王仁堪为学舍取名用意。 其一,“命曰南泠,取字地望”(李遵义《南泠学舍始末记》,1912),与学舍所在“北固”字面相对,两者同处江滨,其名一南一北,一水一山,如吴敬梓《水龙吟》“北固山明,南泠水美”,两者指代名城镇江。其二,取自扬子江心一等好水“南泠水”之名。“南泠”,古称“南零”,为唐人品评煎茶用水,以甘洌殊绝闻名天下,但汲取十分不易,必须“执瓶操舟,深诣南零”(张又新《煎茶水记》),取名“南泠”暗喻治学要领在于“深诣”——探本求源、探骊得珠。同时王仁堪是修复本地古迹“中泠泉”的一大功臣。

 王仁堪离任时,本地文人韩弼元(字叔起)有诗相赠“君泽深以远,泉流清且涟。斯泉亘万古,君泽偕绵延”,文辞并茂地称赞了王仁堪的镇江德政。

 中泠泉水清且涟,南泠精神一脉传!真诚希望今天的镇江中学继承王仁堪做人治事、办学治学的精神遗产,展演光大两个甲子的教育文化传统,把学校塑造为基础教育的领航者。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裴伟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