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国内超半数用户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业内人士称,国内多地宽带运营商从上一级运营商购买宽带,再转售给用户牟利。为获得最大利润,宽带公司常用共享带宽冒充独享带宽。(10月8日《新京报》)
专业的中国互联网调查组织机构和数据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年年初公布的一项《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数据表明,多数用户办理的固网宽带带宽为2M或4M。4M宽带,理论上应有512KB/s的网速;2M宽带,理论网速是256KB/s,而实际上,2M带宽下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仅为142.2KB/s,4M带宽下平均网速仅仅为232.7KB/s,与名义速度相差很大。说白了,消费者的高价宽带费,一半是被数字快感遮蔽的冤枉钱。
一个是挂羊头的名义速度,一个是类龟速的实际速度——两者之间的落差就是行业暴利的根源。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宽带用户达1.56亿户,宽带人口普及率达11.6%,宽带用户数量保持年均54%的增长速度。尽管“宽带中国”战略成功落地,尽管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行业应用嗷嗷待哺,也尽管靡费在带宽上的信息成本已经如高速收费关卡般怨声载道,遗憾的是,“假宽带”仍鲜活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
虚胖的“假宽带”,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真正的问题是:既然早有数据揭露了我国内地宽带数字上的真假猫腻,那么,为什么行业监管部门“不知不觉”?虚报数据连起码的“货真价实”都做不到,市场监督部门有无失职嫌疑?此前有报告说,在宽带费用方面,我国内地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数据也许未必绝对精准,但内地宽带“价高质劣”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假宽带”当然不可怕,市场经济嘛,逐利驱动下自然会有各色乱象,需要反思的是:一者,既然乱象早已被揭示,媒体也曾“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什么这种戏法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上演?二者,宽带“垄断之祸”早就备受诟病,业界也早就指出,“制约中国宽带发展的最大问题还是垄断”,在鼓励民资进入相关领域的大背景下,民企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加速入局宽带战略的“最后一公里”?有一个细节应该尚未退出公共记忆:就在宽带垄断的上一轮媒体论战中,运营商“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声无息地猛然提速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带宽,这种做派,再次证明有些东西不是做不到、不是非高价不可,而是格局使然、地位使然。
龟速宽带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假宽带”莫非要做百年品牌——这个问题人们也许要问,既然市场貌似无解,法律有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