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黄金周应该进行清晰定位

发布时间:2012-10-11 07:0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除了高速公路免费、景区降价、垃圾遍地等给我们很多启示外,今年黄金周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模糊了多年的黄金周该进行清晰定位了。如果定位于刺激经济,应围绕经济做文章;如果定位于公民权利,应围绕权利做文章

为期8天的十一黄金周画上了句号。今年十一黄金周与往年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黄金周假日最长,小客车免费通行,部分景区门票降价。这些变化无论是对于公众而言,还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都是利好,比如说降低了公众出行及旅游成本,也有机构分析认为黄金周旅游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尽管有关方面尚未全面盘点今年十一黄金周,有多少人出游,拉动多少消费,相关数据还未公布。但是从公路爆堵、景区爆堵、垃圾暴增等现象来看,今年黄金周相关数据很可能超越往年再创新纪录。当然,有的数据让人欢喜,而有的纪录让人忧虑。笔者以为,今年十一黄金周无论是喜还是忧,对我们都有很多启示。

比如说,高速公路免费。公众首次享受“公路福利”自然欣喜,但大堵车带来的问题则让人一度焦虑。表面上看,高速公路大堵车是免费政策惹的祸,但恰恰说明中国“公路福利”太少,即收费公路太多,收费标准太高。如果公路真正姓“公”,显然,就没有这么多人为“贪小便宜”而“添堵”了。

有经济学家炮轰高速免费政策时称是“馊主意”,建议假日高速公路应涨价。其实,这并不是免费政策的错,而是因为管理不当和免费公路太少。比如,长假首日大堵车就与拦车发卡有关,而后取消发卡未见大堵车。可见,不只是收费或价格杠杆能调节交通拥堵,科学的管理手段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

比如说,部分景区门票降价是今年黄金周另一个利好消息。湖北省旅游局10月2日发布数据称,该省6家5A景区全部降价后,旅游收入不降反涨,涨幅最大的景区收入接近去年10月1日的4倍。显然,景区以往注重“门票经济”因小失大。然而,从两批降价名单来看,知名景区总体偏少,而且公众缺少决策权。

如果我们想做大“旅游经济”这块“蛋糕”,或者想通过旅游业拉动内需,就不能再鼠目寸光。发展旅游经济,不仅要改变固有的“门票经济”思维,而且还要改变“要钱不要命”的思维。例如,很多景区“超载”而不预警不限客,就有安全隐忧,这既是景区过度贪婪的体现,也是行政监管缺位的折射。亟待改变。

如果说高速公路免费和景区降价这两项利好政策,让人有喜有忧的话,那么,今年十一黄金周出现的另外一些现象则让人忧虑加重。比方说“宰客”,有游客在连云港遭遇165元一份“天价炒面”。再比方说“垃圾”——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北京天安门一天扫出8吨垃圾。

很多景点和公路上垃圾遍地,固然与公共服务不到位有关,但也要承认,这与国民素质有关。如果说从乱扔垃圾观察国民素质不客观的话,大声喧哗、随意插队、随地便溺、吵架甚至动手等现象,揭示了素质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从黄金周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从某种程度而言,黄金周就有变成“垃圾周”的危险。

尤其需要反思的一词是“拥堵”,不仅公路、景区、厕所拥堵,而且很多人心里也堵得慌,怨声载道。疏“堵”的办法似乎不外乎两个:一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二是恢复五一黄金周。前者是共识,后者有争议。其实,疏“堵”的办法只有一个,让公众自己决定休假,而不是被某一种节假日制度“捆绑”。

尽管黄金周在公众眼里是游玩的“黄金时间”,对景区商家而言是“真金白银”,对宏观经济来说是“黄金经济”,但我们要意识到,目前十一长假定位并不清晰,究竟定位于公民休假,还是定位于“黄金经济”,必须明确或重新定位。这是因为,公民休假是一种权利,“黄金经济”是一种经济,有本质不同。

一言以蔽之,除了高速公路免费、景区降价、垃圾遍地等给我们很多启示外,今年黄金周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模糊了多年的黄金周该进行清晰定位了。如果定位于刺激经济,应围绕经济做文章;如果定位于公民权利,应围绕权利做文章。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冯海宁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