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邓小平如何坚守大别山

发布时间:2012-10-10 07:1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上述军事原则与作战方针、策略的指导下,邓小平指挥部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打击敌人。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时,他和战士们一样,经常忍受饥寒不顾疲劳,夜晚行军,风餐露宿,数日不得一饱,半月不见油盐。但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广大将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斗争,共歼敌正规军和地方团队伍1.1万余人,收复了10余座县城,取得了大别山内线斗争的初步胜利,渡过了创建根据地的最困难时期。

对于这段为时不长但却终生难忘的岁月,40多年后,邓小平生动地作了概括:“我一个,先念一个,李达一个,带着几百人不到一千人的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其他几个纵队,方针就是避战,一切为了站稳脚。那时六纵担负的任务最多,在大别山那个丘陵地带来回穿梭,一会儿由西向东,一会儿由东向西,今天跑一趟,明天跑一趟,不知来回跑了多少趟,调动敌人,迷惑敌人。别的部队基本上不大动,适当分散,避免同敌人碰面。这样搞了两个月,我们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报告,大别山站稳了,实现了战略任务。”

针对国民党军欲集中全力弄垮大别山后再转移兵力对付其他地区的打算,远在豫皖苏区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于12月19日致电中央军委,提议陈粟、陈谢两军要长期配合刘邓,直至完全粉碎敌军对大别山的进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完全赞同这一建议,指示粟裕等以4个纵队迅速南下,与陈谢会合,沿平汉路直迫武汉。

关键时刻,邓小平首先考虑的还是全局。当他得知中央和粟裕的意图后,立即复电表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任务,就是为吸引敌人重兵于自己周围,使兄弟部队能够展开反攻,大量歼敌。大别山形势虽比较严重,但已作了准备。全局仍属对我有利。所以,陈粟、陈谢对大别山的支援,不宜急躁,应作较长期的打算。“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有利。”为大量歼敌,改观局面,邓小平等还于12月22日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把自己所属的杨勇纵队留在淮北,使陈粟保持强大的野战集团。

原刘邓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后来回忆,邓小平曾告诉他:“就是要多背一些,釜底抽薪就不要怕烫手。调动敌人回援根本重地,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我们多背些敌人,宁愿本身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于自己的周围,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能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我们准备告诉他们,要作长期打算,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一些,他们可以放手歼敌,对全局极为有利。”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