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国庆长假,如果要评选关键词,除了道路上的“拥堵”和景区里的“拥挤”,大概就是“垃圾遍地”了。
高速堵车大军路过,高速公路和服务区里遍地垃圾,尽管“高速上丢垃圾相当于谋杀”,但很多人堵车更赌气,俨然已把高速公路当做垃圾场。
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是市民及游客赏月留下的,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9月30日13时至10月1日13时,北京天安门地区共收运垃圾7.9吨,460余名环卫工人三班倒、24小时环卫作业……
人多的地方垃圾就多,这似乎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态;无论是举办什么晚会,还是拍摄什么影视剧,抑或是组织什么公共活动,或者干脆只是高速公路突然拥堵了起来,垃圾遍地总是难以避免,甚至已经成为节日里的保留节目。
然而,长沙环卫工人坐在马路边打点滴坚持工作的照片,还是感动了很多人。有网友说,“看到这位环卫工之后,大概谁都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再破坏市容都会觉得惭愧。”
是啊,只有在见识垃圾遍地的场景后,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平日里或许都没有正眼看过的环卫工人们,他们的工作对我们的生活而言原来如此重要。为了我们更好地过节,他们生病了甚至都必须坚持工作,因为节日里人出来越多垃圾就越多,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请假。
仔细想想,“人多所以垃圾多”的道理是根本讲不通的,垃圾多也应该只是多在垃圾筒里,而不是多在随地乱扔的街道和广场上。
任何一个黄金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即使如天安门广场这样的神圣之地,之所以总会留下满目的垃圾,与其说是“你扔我也扔”、“不扔白不扔,扔了也白扔”式的悲剧,还不如说是国民社会公德心的普遍缺乏。
真的,我们不应该总是对节日里的垃圾遍地不当一回事;恰恰相反,这是彰显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侧面。想想看,既然我们在家里都能做到不乱丢垃圾,为何一到公共场所就做不到呢?当别人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们常常愤愤不平。那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就可以不被尊重?
所谓文明,相比于丛林法则,最主要的就是一种约束,既有法律的强制约束,更有内心道德的自我约束。正如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一种文明,每个人也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更何况,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举手之劳,人人都可以做到。在家里可以做到,在公共场所其实也不难。
1994年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5万人的体育场看不到一点垃圾,甚至连一片纸屑都没有,引起媒体的迭声惊叹;日本大地震后很多的灾民安置点,同样没有出现垃圾遍地的场景,亦曾引发国人一片唏嘘。类似的新闻总让我们想到一个词“素质”,其实讲公德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同样能够轻松做到,而且所有人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