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在黄石阳新仙岛湖风景区,一名中年男子背着偏瘫的母亲吃力地往上爬,走几步歇一歇,累得满头大汗。男子还带了一个塑料凳,休息时给母亲坐。山上游人如织,许多人被他的行为感动,纷纷赞赏他的孝行。下山时,还有几个年轻人帮他拿凳子。
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样“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任何被人为拔高为孝道典型的必要;然而,我同样认为那些表示感动的声音不是虚伪的。之所以这样一件小事,就能成为足以上新闻的孝道典型,只能说明在我们的当下社会中,传统孝道的式微的确已经随着整体社会道德的滑坡,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不由得想到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等机构前不久推出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标准中包括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教父母上网、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等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内容。本来,这是对青年人的一种善意提醒,并不具有任何强制约束力,却引发了一些诸如“不应只是人子之孝”的奇怪声音,仿佛要他尽孝还首先得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制度的层面。
其实,正如那位背母爬山的男子所言,这就是“天经地义”的;即使没有所谓“新二十四孝”告诉他要“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他也会这样做的。说白了,“新二十四孝”也好,“常回家看看”入法也好,都只是对子女责任的一种提醒,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带着质疑的眼光去做习惯性的过度阐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善待父母这样温情的话题,太过理性不着边际地忙于一些无谓的评价或抱怨,也许本身就是一种冷漠的表现。
面对背母爬山这样的场景,我们不应该只是感动而已,更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想想看,借着国庆长假,好好陪陪一年可能都见不了几次的父母,带他们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陪他们看一场适合他们的电影,或者干脆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着他们说说话,那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