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10余年的低保政策正式调整了:除必要的家庭收入审核外,股票、房产、汽车等家庭财产,也成为新的基本的低保审核条件。同时,低保家庭成员、收入情况、保障金额等在其居住地长期公示,但会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9月27日《新京报》)
这次,低保政策调整,终于看到一抹亮色,有着显眼的可喜进步:低保金发放更加精细化,更加人性化。比如动态核查,确保低保对象随家庭经济状况变化,“能进能退”,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且信息核查最短每月一次;申请者须接受入户调查;当月核出问题下月就要退保。
如果,之前几年,对低保申请人能有如此精细化的信息核查,能够尽可能地登门入户,实地审核,搞清楚那些领着低保的所谓低收入人群,不是有几车几房的,不是公职系列的权势者,哪怕不是有死人在“诈尸冒领”,那么民众对于各种骗保丑闻的诟病就不会如此强烈。
远的不说,之前中青报报道的“湖北房县内部农村低保花名册外流引发‘官场内讧’”,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仅是在房县低保就存在“无中生有,乱编身份,高报低发,只报不发”等诸多乱象。有钱有权的,甚至与其沾亲带故的都能吃上低保,可某些陷入赤贫或者突然生活遭遇巨大波折,急需社会救济保障的,却或许连低保的门都摸不到。这样的现状,是国家不能忍受的。
鉴于此,近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应对申请低保的家庭逐一入户调查,并对部分家庭实行城市按月、农村按季核查。学者认为,新政有助于建立联网的网格化管理,保障国家福利不养懒汉。
但综合近年低保管理的一些问题,公共舆论显然认为,这样的动态核查,最大功效还不是针对那些符合申请条件,只是稍后境况改善收入渐长的“潜在懒汉”,而是若干新政真能不走眼地尽快落实,那么此举最大作用应是从准入门槛这一道防线上就彻底卡住了以往豪奢巨富、“死人诈尸”、权贵人群骗领冒领的可能性。
低保对很多底层民众而言,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钱。重庆曾有一低保户住院,社区领导探病时许诺由社区报销部分医疗费,当事人竟一时激动猝死。幸福来得太突然,其杀伤力和稀缺程度成正比,若底层民众生存境况能得到良好保障,能被纳入完善的保障体系,就能终止“高兴死”式悲剧了。
低保政策,乃至其他社会保障体系,都该时刻审视自己的保障网络是否实现了最大面积的覆盖,是否有死角,是否有法律或执行上漏洞,让某些不法之徒钻了空子。如何适时查漏补缺,如何实现最大普惠效应,需要我们毫不懈怠永无止境的努力完善。日益精准的动态核查,是迟到的,但却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