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对干部的争论
——干部是否应参加体力劳动?

发布时间:2012-09-29 07:4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过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也激发起广大干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尽管其间曾出现过一些偏差,但总体来看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了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增强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培养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成为时代风尚,理想闪光、意气风发成为时代印记。邓小平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那个时候,党和群众心连心,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比较高,社会风尚好,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作。所以,尽管遇到困难,还是能够比较顺利地渡过。”

中共中央之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干部应参加体力劳动的要求,当时的国际背景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及随后召开的各国共产党会议上,赫鲁晓夫公开挑起中苏争端。这一年,波兰和匈牙利先后发生群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连续出现,使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感到忧虑,并对如何加强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刘少奇指出:“脱离群众是根本性的错误,是十分危险的错误。波匈事件就是脱离群众的结果。现在群众对我们是有意见的,我们在这方面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的国家一下子垮不了,因为我们的功劳大,群众一下子还推不翻我们。但是正因为这样,危险就更大,因为上层建筑与基础有矛盾,上层建筑不断破坏自己的基础,发展下去,危险性很大。”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毛泽东提出干部应该参加体力劳动,正是防止干部特殊化、密切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

反观苏联,由于长期忽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苏联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高高在上,逐渐淡漠和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最终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不了解群众疾苦,失去了群众的支持,苏联后来的亡党亡国不能说与此毫无关系。

当然,时代在进步,情况在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劳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参加体力劳动已不是干部联系群众唯一重要的方式。但不容否认,它仍然是广大干部体察民生疾苦、了解基层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方法。对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结合新的情况加以研究、运用和发扬。

〔作者张颖,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张 颖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