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要用牛刀”——从大型计算机研制看邓小平打“歼灭战”的工作方法
人们常常认为,“杀鸡用牛刀”,是小题大做,把大气力用在了小事情上。其实,在一定条件下,“杀鸡”有时还真得用“牛刀”,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杀鸡用牛刀”,就是要善于集中各种力量,努力做好所需之事。对此,邓小平就曾提倡过。1979年3月8日,他在参加讨论军队作战问题的会议上指出:“我们一个大的经验,就是杀鸡要用牛刀,这也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用牛刀杀鸡,也就是要打“歼灭战”。
打“歼灭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军事战争中创造的一种作战方法。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其解释为:“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后来在《论持久战》中又总结归纳为:集中优势兵力,实施运动战,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作为军事战略,打“歼灭战”的关键在于集中力量,在主要方向上取得突破。打“歼灭战”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同样适用于经济建设和日常工作中。
邓小平从指挥军事斗争开始到领导经济建设,一直都很重视打“歼灭战”的工作方法。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还提醒我们要学会打“歼灭战”。他说:“全国各行各业都要通力合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每一行都要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
怎么打“歼灭战”呢?邓小平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不妨以邓小平指导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例子,探求其打“歼灭战”的工作方法。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大型企业的生产扩大,国内对一千万次、两千万次的大型计算机,尤其是达到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需求极为急迫;同时,日常经济生活对中小型计算机也有大量的需求。而当时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计算机领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限制出口措施,甚至连我们向日本引进一百万次电子计算机都不同意。这样的形势逼迫我们只能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就此决定,用牛刀来杀鸡,打一场“歼灭战”。打“歼灭战”首先要找准“敌人”,这个“敌人”就是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具体到计算机事业的“敌人”,就是我国落后的计算机生产能力和旺盛的计算机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关涉全局,不解决它,其他领域的工作很难推进;而要解决它,必须集中大量资源去攻坚,靠常规办法、小打小闹无法完成。因此,1978年邓小平在听取关于计算机发展问题汇报时,明确指出:“制造计算机要打歼灭战。”
确定了主攻方向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打“歼灭战”的问题。
第一,紧密围绕中心环节。就军事而言是抓住战争制胜的核心——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在日常工作中,就是抓住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邓小平深知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的中心是制造出计算速度快的大型计算机。因而他在1978年3月指出:巨型和大型计算机“从长远考虑,不搞是不行的”。相对而言,具体生产、流通、服务等部门普遍使用的日用计算机,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会比较容易发展。由此,邓小平确立了打计算机“歼灭战”的主攻方向。
第二,合理确定突击目标。就军事而言是选择在多大程度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就是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指标。根据当时美国已经能够生产亿次计算机的发展情况,邓小平同意了第四机械工业部《关于统筹安排亿次计算机研制任务的报告》。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正式提出由国防科技大学负责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要求达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以上,并确定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
第三,迅速集中全部力量。就军事而言,是集中优势兵力,造成局部对敌压倒性优势;在日常工作中,就是集中主要人力、物力等资源来攻坚克难。1983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指出,我国计算机事业长期搞不上去的原因,是管理体制上的分散主义。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分头研制,难以集中力量。因此,邓小平对“银河”计算机研制工作专门批示:“决不能分散力量,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大家都搞是不行的”,要求要防止“散”。
第四,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就军事而言,是掩护部队、佯动部队各自发挥作用,配合主力行动;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其他工作都要围绕中心工作展开,辅助主要任务的完成。在研制“银河”机的过程中,邓小平多次表示关心。国防科技大学的研制工作得到了全国20多个科研、生产、使用单位大力协作和支持。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难题,必须由各方面的科技队伍组织起来,协作攻关。对“银河”机的研制工作,198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专门发表评论员文章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把科技各个方面军捏成一个拳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第五,突破之后乘胜追击。就军事而言,是继续扩大战果;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追求另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1983年12月,“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通过鉴定,提前两年实现科学大会提出的目标。此后,1992年“银河”十亿次巨型机研制成功;2002年联想“深腾”万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2008年“曙光”百万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导计算机研制打“歼灭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领域的所有工作都适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很多情况下依然需要杀鸡用杀鸡的刀,杀牛用杀牛的刀。如果这个方法用得不恰当,也难免会变成“大炮打蚊子”,造成浪费。因此,在什么情况下打“歼灭战”,也需要慎重决策。从邓小平的实践选择来看,那些作为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战略目标,难度大、时间紧、需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重大任务,即可用打“歼灭战”的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万众一心,迅捷高效,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办成大事。
〔作者邱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