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首页图片

让大家都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2-09-20 12:0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文体设施,你光顾了吗?

近六成受访者对社区文体设施建设比较满意

●调查提示●

近年来,镇江市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图书室、健身场、棋牌室等基础文体设施正渐渐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文体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如何呢?本期调查围绕此话题展开,共收回纸质问卷152份,另外有285名网友通过金山网、镇江网友之家参与话题讨论。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对社区文体设施建设比较满意。近四成受访者期待提升硬件的同时,邀请专业人士指导。

 
调查图表一:您对我市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满意度如何?
 

 
调查图表二:您认为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怎样的提升?

社区设施满意率几何?

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基层文体设施建设,那么市民满意率怎么样?经调查,有18.6%的受访者表示业余时间文体活动都在社区进行;35.2%的受访者表示在社区进行文体活动较多,与在其他场所不相上下;15.5%的受访者表示仅偶尔在社区进行文体活动,另有30.7%的受访者表示几乎从来不在社区进行文体活动。

当被问及对我市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总体满意度时,有18.9%的受访者表示很满意;38.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即有近六成受访者对该项工作评价在比较满意以上。另有12.5%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30.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很多受访者选择说不清,不予评价的受访者多是年轻人,对社区文体设施情况不甚了解。

社区设施认可度几多?

超六成受访者光顾最多的是健身场

在提到所在的社区的文体基础设施完善情况时,24.8%的受访者表示很完善,能有的全有了;49.5%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完善,基本够用;25.7%的受访者表示不完善,缺少很多项目。受访者王女士家住正东路,她对小区内外的文体设施较为满意,“社区里有图书室,今年夏天添了新书,梦溪广场离家也不远,那里有健身器械,我和老伴经常去锻炼。”

在图书室、健身场和乒乓球室等社区文体设施中,受访者光顾最多的场所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健身场、乒乓球室、图书室和其他类型,占比分别为65.4%、15.2%、12.5%和6.9%。受访者夏先生家住鸿鹤桥巷,生活中几乎离不开社区文体设施,“去得最多的还是露天的全民健身场所,活动活动,饭后消消食。”

社区设施建设期待几许?

近四成受访者期待专业人士指导

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同加强社区文体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肯定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希望该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有35.6%的受访者建议加强文体设施日常维护管理;23.7%的受访者建议增加投入和项目;22.4%的受访者希望提升档次;18.3%的受访者建议做好宣传推广。

此外,除期待硬件建设不断提升外,在软件方面,受访者同样期待更多配套。有38.5%的受访者期待专业人士指导;25.6%的受访者期待依托更多文体队伍活跃气氛;24.6%的受访者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文体活动竞赛;11.3%的受访者期待其他更多更好的形式。受访者宋先生认为,图书室、健身设施等,有些孩子或老人并不一定会用,建议招募或选派一些专业人士充当志愿者,定期开展指导,帮助大家熟练运用,物尽其用。

配图:谢志斌  记者 许益明

相关新闻:

不少“80后”年轻父母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

 

社区文化,串起居民幸福生活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社区文化,则是城市文化的细胞。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所的需求已由最初遮风挡雨的功能演变为集居住和精神生活的所在,居住人群对社区的人文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几年,市政府不断提出创建“和谐社区”的口号,许多社区也在通过各式各样的形式打造属于自己的社区文化,正是有了越来越多幸福的社区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城市宜居也得以体现。

建在山顶的“健身房”

当初秋清晨柔曼的风无声无息地拂过宝盖山顶郁郁葱葱的树林时,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金山街道黑桥社区“老运动员”谢东老爷子,正和一群邻居老哥老妹们在崭新的健身器材上挥汗如雨。

单杠、双杠、秋千……作为我市最高的社区“健身房”,占地面积不足200平方米,但是这弹丸之地对于黑桥社区1600多户居民来说,却像一块“圣地”。“锻炼之余,站在器材这一边,站在自然这一边,站在亲切一边……”谢东曾经在2007年“山顶健身房”建立的时候,泼墨写下这样的溢美之词。老爷子说,正是这里得天独厚的“海拔”,让他们社区居民在锻炼之中有融入大自然,心旷神怡的心境。而在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之地。“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老人爬山锻炼的时候经常出事。”黑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有娣说,正是由于老社区巷小道窄的局限,才建立了这个“山顶健身房”,“未曾想,这里已经成为居民的精神乐园。”

社区的“精神家园”

“最喜欢看的是《求是》、《半月谈》杂志,这里很齐全。”每个午休过后的下午,米山社区的莫大爷就会像社区里许多居民一样,来到社区图书馆,满心欢喜地从社区主任张元华手中接过一本本墨香四溢的书。然后静静地倚靠在沙发上享受着精神大餐。

这间只有上百平方米的图书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是镇江图书馆和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共建的市区第一个社区图书流通点。

“建立社区图书馆,就是为读者提供就近文化服务。”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小蒋说,为了方便社区居民阅读,根据社区需求,这里会不时更换图书种类。“其实我们需要的不多,就是喜欢有这样一种氛围。”莫大爷说,比起以前,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这种由书构成的“精神家园”,让整个社区的品位都提高了。

让邻里关爱“及时通气”

“领导早啊!‘及时通’党员向你报到。”作为同德里社区“元老级”党员,王佩荣每天早晨吃完早饭,就会准时出现在同德里社区的办公室向80后村官李实“报到”。“汇报”一下左邻右舍的家长里短,询问一下有什么可帮忙的。

其实就在短短几年前,王老对“及时通”党员这个词并没有太深的感悟。“赋闲”在家多年的王老从不出门,独自在家“自娱自乐”。“当时只以为让我挂个名而已。”直到去年夏天,王佩荣隔壁的孤老沈老太太家车库突然漏水,行动困难的沈老太太,第一时间向王老反映了这个情况,王老立刻向李实反映,一老一少,两人最终合力寻找漏水源头。“几十年的老邻居了,这一刻,我突然感觉到那份友爱的珍贵。”

目前,同德里社区的“及时通”党员已经遍布整个社区,走街串巷之中,与左邻右舍,彼此关怀。

(蒋永 景泊)

 
丹徒区驸马山社区居民在活动中心健身。

城市和谐社区达标率66%

镇江市和谐社区建设不断推进

金山网讯 记者从镇江市民政局了解到,镇江市目前的城市和谐社区达标率66%、农村和谐社区达标率60%。经过近年来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社区组织体制不断合理,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社区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扎扎实实服务和方便了广大社区居民。

目前,全市城乡社区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最低不少于400平方米的要求,正开展新一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建设。全市农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达到85%;城市社区中,润州区从今年初达标率32.1%提高到68%,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的提升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提供了平台保障。在构建社区服务网络上,全市积极实施以“两支队伍,三级网络,十大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程,完善了区(市)、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站)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了老年人、扶贫济困、再就业、便民利民等十大服务体系,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3公里生活服务圈初步建立。卫生服务“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全部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城市社区建成率达81.1%、农村社区35.3%;服务居民的社会组织1653个;社会工作人员总量达到1.15万人;城市建成区注册志愿者11.2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8.7%,小社区大服务的格局初步形成。

家住宝塔路街道黄山社区的殷庆丰、王桂华夫妇是双下岗人员,原本在黄山花园开了一家小理发店,后来想扩大店面,但由于资金不足曾一度想放弃,后经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并帮助他们顺利办下5万元的创业贷款,才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我们的丰华美容美发店生意可好了!”殷庆丰笑着介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个社区中,创业指导成了一项很重要、深受居民欢迎的服务内容。

另外,社区的公益性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社区管理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四牌楼街道试点开展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去年在我市4个区全面推开,今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城乡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意见》。目前,京口区、润州区、镇江新区、丹阳市、扬中市全面推行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共设置社区网格5005个,句容市、丹徒区正在推进之中。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做法,已经在全省进行了推广。为增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功能,去年在全市城市社区建立了“网上居委会”,农村社区首批16个村“网上村委会”已试点开通。通过“两网”建设,我市城乡社区“扁平化、精细化”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胡静 胡冰心)

丹徒区宜城街道组织社区文娱积极分子进行扇子舞表演。

评论:

让大家都动起来

伍斯

除了工作学习时间之外,大多数人都有着大把的业余时间。随着物质的富足,追求精神文化品质也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不但市民个人自觉自省,投身其中,文体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为市民群众创造条件。说白了,就是要让大家都动起来。

回眸近年来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从社区图书室不断充实的图书报刊,从小区绿地见缝插针的健身器械,从各级积极引导开展群众性文体活

动……我们不难发现,从上到下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各级政府文化、体育等部门乃至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都在积极贡献一份力量。特别是不断扩大的覆盖面,不断增加的新设施等方面,都在说明有关部门是动起来了。

夜幕降临,城市绿地广场上摩肩接踵,小区健身场内人头攒动,群众自娱自乐活动日渐蓬勃……这也在说明部分社区居民已经动起来了。不过,多少让人有些遗憾的是,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多以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为主力军,中青年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往往很少参与进来。

一方面这部分人群自身要反思。盯着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宅在家里是懒人的生活方式。如此消极的方式弊端多多,影响生理心理健康、局限社交范围等,总之应归于不健康行为范畴。生命在于运动,文体从不分家。缺少了体育运动,精神文化生活是充满缺憾的。不要总是等到身体出现预警,才意识到要珍惜。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更要反思。不能仅看覆盖率达到多少,而要多了解设施使用率、群众满意率。推动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当兼顾绝大多数人群的特点和诉求,分门别类、因人群而异,引导尽可能多的人享受文体活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重视基础建设,更要注重适时提档升级;重视前期建设,更要注重及时管养到位;重视硬件投入,更要注重软件配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大家都动起来!在社区文体活动中,有互动有交流,强健体魄,增进了解,实现多赢。

 

网友热评

网友“失控滚动的胖果”:有关社区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我觉得很多老城区的社区做得要比新建小区要好。外婆家住在大西路,那边社区文体活动很多,大家的参与热情也高;我家住在新小区,和小区所在的社区干部几乎从未打过照面。

网友“在水一方”:家住江滨新村,我常去社区图书馆,里面藏书虽没大图书馆多,可也挺全的,而且报纸、杂志也较多,很多老人几乎天天都去。虽然是老小区,但健身设施也不少。

网友“得瑟的小妖怪”:每天夜幕降临后,市区但凡有广场的地方,都齐刷刷站了一群人在跳健身舞或者做健身操,看了我也心痒痒的,很想去尝试一下,可放眼望去,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不好意思走上前加入!

来源:镇江日报 )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