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可是“低保生”小李却被学校扣下了毕业证。“学费补贴还没给学校打过来,要毕业证,自己得拿钱先把学费垫上。”对于母校沈阳技师学院这样的回答,小李很难接受,“没有毕业证,我咋找工作呢?”
(9月13日《沈阳晚报》)
事实上,高校暂扣毕业证的对象不止欠费欠贷的学生。早前,有媒体报道某高校部分MBA毕业生因为没能签署就业协议,毕业证因此被学校扣留,无奈之下,一些学生只得找外地单位挂靠,签署一个“莫须有”的就业协议,以“换”回自己的毕业证。高校的如此霸王条款为什么能够如此“名正言顺”?
说到底,是“利”字惹的祸。首先是政绩利益。众所周知,中国的公办高校包括一些二级学院、独立学院,都有行政级别。因此,对于高校管理团队来说,是育人的“教书匠”,更是吃“皇粮”的干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的“官本位”思想有越来越重的趋势,高校的领导为了政绩,不惜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制造升迁的砝码。不实的高就业率如此,扣发学生证亦如此。如此一来,不仅加速了欠贷欠费的偿还,还赢得了“重合同守信用学校”、就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再者是经济利益。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与其说是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倒不如说是一个教育企业。既然是一个企业,就要讲求营利。由于扩招,高校大规模扩张,建新校区、盖新教学楼、绿化校园、添加教学设施等,多数高校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欠费无疑会加重学校的财政负担;学生欠的贷款,银行有可能算到学校的头上。多数高校认为,学生欠贷欠费之前,学校有帮助学生渡难关的义务,但毕业之后就没有理由继续这样做。
诚然,的确有个别学生毕业后长时间欠贷、欠费不还,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这不能成为高校扣毕业证的理由。随着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可以建立翔实的学生信息台账,一旦到达欠贷欠费的最后还款日期,高校可以催款,如果迟迟不还可以公开曝光,甚至可以付诸法律来解决。因此,笔者认为,高校不能太势利,尤其是不能不为毕业生将来的就业考虑。高校如果唯利是图,上哪里去找心灵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