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镇江曾经的水站

发布时间:2012-09-14 07:2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图为解放初居住在江边一带的居民挑用长江水的情景。(资料照片)

水是最宝贵的资源,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也离不开水。今天当我们一拧开自来水龙头,清水便会哗哗地流出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可在60年前可不是这样。

解放初期镇江自来水没有普及,大多数人家生活贫穷装不起自来水,靠江沿河的居民就近用江水或河水,老城区的住户吃用都是井水。老百姓无论是到江河去挑水,还是用吊桶打井水,都费时费力很不方便,遇到雨雪天气那就更受罪了。最主要的,不管是井水、江水或河水,都远不能达到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水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关心广大人民吃水卫生而生成的产物。当时全市建起了许多水站,自此水站在镇江人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水站一般设在居民区附近的街边巷口,居民用水可到水站自己挑,或叫人送水,不过那是要另加力资的。当时中华路上就有三、四家水站。水站就是一间小棚子,里面有两只大的水龙头,龙头上套着黑橡皮管。水站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放水、收卖水的钱和水筹、安排挑水工送水,到晚下班给水龙头上锁。棚子外放着十几付担子,水桶有大有小,扁担两头有固定的铁索和铁钩,居民要自己挑就拿桶放满水后挑走。自己挑大桶一分钱一担,小桶八厘钱一担。那时谁家都有几个孩子,都不娇生惯养着,为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放学后或者星期天,也会叫十三、四岁的孩子去水站挑水。挑不动大桶就挑小桶, 小桶一担也有50多斤,家长只是叮嘱:不要把水泼出来,不要把桶掼坏了!于是半大的小伙、姑娘们,晃晃悠悠泼泼洒洒地从百米外的水站挑水回家,留下一路水渍。逢到过年过节前水站就分外忙碌,水龙头哗哗地放个不停,挑水也要排队,去迟了连一副空担子也不剩,得排队等人家挑完后才轮上,水站前的石板总是湿漉漉的一大片,周围生满青苔。

当时每家人家天井的屋檐下往往都备有两口水缸,其中一口专盛自来水是吃的水,另一口盛井水或河水,是洗涮的用水。人口多的家庭所用的水缸比小户人家的要大得多。由于每家有缸,故当时还有专门做修补缸的手艺人,生意也不错。哪怕你家的缸已经破裂得厉害,他们也有本事将破缸补好。因为人人需要吃水、用水,专职的挑水工就少不了。挑水工一般都有固定的主顾,只要到水站关照一声,都能及时上门服务。

到上世纪80年代,老百姓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家家户户逐步装上了自来水,水站渐渐被拆除。从1912年镇江正式用上自来水,算来至今也只有100年的历史。如今供水管网越来越长,供水能力越来越大,城乡居民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抚今忆昔,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更要保护宝贵的水资源不受污染。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于锡强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