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开业的太和广场也曾风光一时,如今却出现大多数知名品牌纷纷撤柜,很多商户能好几天不开张,有的甚至是周末都等不到一单生意。如今的太和广场正慢慢向低端的甘露商城靠拢。商户认为管理混乱是太和“甘露化”的主因,管理方不安现状却暂无良策。
(9月4日《京江晚报》)
毋庸置疑,在不少镇江人的消费经历中,大多会有光顾太和广场的片段。2003年建成开业后,太和广场虽没能撼动商业城一家独大的本地商业霸主地位,但却多少给镇江人本地中高端消费带来另一种选择。逛过商业城,到太和广场比比看看再做决定,这曾是不少镇江人的逛街策略和习惯。可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现实更是残酷的,如今太和广场已然门庭冷落。虽然管理方不安现状却坦言暂无良策。其实,太和放下身段“甘露化”又何妨?接受和适应残酷现实,换一种生存方式求发展,也是与时俱进,也有良好出路。
从漫长的量变到质变,却又仿佛是一夜之间。镇江的商业格局已悄然变化。虽然大市口依然为不少镇江人所钟爱,但到大市口购物已不只是逛逛商业城、看看太和广场那么简单,还有更大体量的八佰伴以及商业城二期购物广场。放眼市区其他板块更是热闹非凡,万达广场商圈已成气候,青年广场商圈正在崛起,丁卯板块、南徐板块、丹徒板块未来还将有更多城市综合体亮相。
如今困局中的太和广场颇似若干年前的华联商厦,却远没有华联商厦所经历的盛衰落差。很多老镇江都知道早年的华联商厦是何等的红火,也曾一家独大,可现在只是新建中苏宁广场工地的一角。这其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即使古人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哲言,放到狂飙突进的当下,也早已升级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若干年”。
不用去懊恼当年规划设计缺乏前瞻,因为不是当年不明白,实在是这社会变化快;也不要去控诉周边竞争对手“群狼环视”,因为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使然,未来竞争会更惨烈;更无需抱怨城市建设带来周边环境改变,因为这样的改善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而且机遇比挑战的幸运成分更多些。
面对困局中的太和广场,当管理方不安现状却暂无良策的时候,部分商户却已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大多数知名品牌已纷纷撤柜;不少商户已挂起转让通知;部分甘露商城经营户前来安营扎寨。这或许已经找到了出路。与其将太和广场“甘露化”视为是档次掉价的无奈之举,不如当做是主动适应竞争、重新定位的主动措施。面对残酷现实,无论人们主观上接受不接受,最终都得承受。与时俱进,不但包括转型升级、谋求更大发展,也包括审时度势,先求存而后伺机涅槃。
其实,不仅仅处在商业领域。在新一轮建设发展热潮中,从旧城改造到城中村整治,从退城进区到重新布局,从节能减排到化工区整治,可能不少商家企业甚至部门机构都将面临与太和广场相类似的困局。接受并适应残酷的现实,重新做好定位,依然是与时俱进,依然能赢得掌声和尊重,依然能获得利益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