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官员自杀谣言对信息公开是一种提醒

发布时间:2012-09-05 08: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网传原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及其秘书自杀。广州市委消息人士称,张广宁及其秘书目前安好,工作生活均处于正常状态。30日上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广州举行。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朱明国,原省委常委、原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出席报告会。

(8月30日《南方日报》)

谣言传出之后,相关方面就已经进行了否定,只是在张广宁本人没有出现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令人采信。事实胜于雄辩。此次张广宁亲自出席相关会议,自证其清,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谣言如何炼成的,是当前很多人追问的问题。很显然,这一次,矛盾又将指向于网络。因为消息首先起源于网络,最后招来群体性的围观,使谣言急剧升温,影响不断扩大。不过,就成因来看,将谣言产生之责全都归于网络,并认为这是网络恶症的证据之一,其实也未免偏颇。谣言背后,何尝不是有着复杂的信息生态,以及群体心态。公权部门在谣言之后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是官员自杀谣言带来的警示。

从整体层面说,被广泛认可的一个公式是:谣言=事件重要性×信息模糊性。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谣言产生,大多集中于公共安全、灾害事件、权力运行、权力分配,以及反腐领域。以张广宁为例,作为原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2011年12月16日被组织决定“另有任用”之后,却一直没有下文。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外界不知去向,自然也就给谣言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假若其任命和使用有一个合理的交待,或者走了民意的程序,又何至于给谣言产生创造条件?

表面上看,“莫须有”的自杀传言有点不可思议,事实上,这正是外界对权力信息的一种窥探,以及渴望获得信息满足的一种诉求。谣言止于公开,正是因为信息的秘而不公和讳莫如深,才让外界以猜测的方式去寻找结果,探求真相。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是舆论伦理的滑落,还不如说是政务信息公开不畅的负效应使然。

以“辽宁凤城原市委书记王国强卷款离境”为例,足以说明信息公开不能“内外有别”所形成的不同效应。若不是网友发帖爆料,绝大多数公众可能至今仍对“凤城市委书记卷款出逃”一无所知。事实上,在行政构架内部,王国强出逃后,权力内部监督程序已经启动,可以说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然而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却没有对外发布任何一条信息,从而让小道消息引出了事实真相。而另一个例子,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涉嫌采购地沟油制药,如果不是媒体曝光,其内幕就不会公之于众,一个事关公众安全的案件居然没有一点官方的信息,政府权威信息公开的滞后,导致舆论阵地被其他渠道,甚至谣言所占领。谣言止于公开。官员自杀谣言没有“躺着也中枪”的矫情,对信息“内部化”是一种提醒,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唯有真正以开放、包容和公开的心态处理信息,用公开的信息去占领舆论的高地,才会防止谣言的产生。消除信息的模糊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态度,以及果敢的手段才行。这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态度。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