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售这样的敏感问题上,不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的实际做法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出现升级的可能。
美国国会研究事务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军火出口增长两倍,创历史新高,总额达66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78%。美国作为世界军火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更加稳固,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军火出口仅为48亿美元。过去一年,世界经济经历了坎坷,美国军火贸易却逆势上扬,其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2011年美国军火出口的最大买家为沙特、阿联酋、阿曼等海湾国家。分析人士在解读海湾国家集体军购热潮时称,伊核问题的升级使中东出现了对美国军火的“刚性需求”。
海湾国家成为美国军售的热门市场并非始于去年,但在过去一年多里,海湾国家军火采购出现爆炸性增长,则与美国针对伊朗的一系列举措脱不了干系:制裁升级,动武呼声一度走强,军事部署接二连三。如此频频动作,很难不引起地区国家的战争联想,并激发不必要的安全需求,美国的战机、导弹由此走俏也变得“顺理成章”。
出于其“大中东计划”的战略考量,美国难以停止在中东有所“行动”,“行动”的过程中又不忘为自己发达的军工集团打开如此大规模的市场,甚至还可以多少提振一下国内低迷的就业市场,可谓一举多得。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经营看似很“妙”,战略利益与经济利益兼收。然而,如意算盘打久了,看问题很容易会有偏颇,有时候甚至会对事情的发展做出误判。美国的实用主义操作将大大增加该地区安全格局走向“囚徒困境”的可能。一方面,热炒伊核问题将加剧海湾国家对于“伊朗野心”的担忧,使其大量购买先进战机和复杂导弹防御系统;另一方面,来自外部国家的围堵与遏制势必令伊朗愈发不安,从而寻求军备力量的提升。不难想象,在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美国的大规模军售不仅无助于该地区和平的实现,反而会火上浇油,挑起地区国家间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令互信丧失,裂痕加剧,矛盾激化。
中东并非个案。美国向其他敏感地区倾销武器装备也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总部设在纽约的世界政策研究所曾经发表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在墨西哥、哥伦比亚、巴尔干、斯里兰卡、印尼、菲律宾、苏丹和非洲大湖地区发生的冲突中,美国武器起着支配的作用。”
在军售这样的敏感问题上不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这个道理想必美国不是不明白,要不然美国的政府官员也不会热衷于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对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军售说教。在军售问题上,固执于“例外主义”的幻想,除了自身谋得巨利,不仅不会赢得道义的号召力,还会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现实麻烦。(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