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计成、《园冶》与镇江

发布时间:2012-08-31 08:19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计成 资料图片

说起计成《园冶》,或许知道的人很少,翻遍镇江的志书,也没有相关记载。这位明末的著名造园专家中年定居于镇江,并写就了著名的园林专著《园冶》。计成在镇江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迹,只是在伯先公园内,有著名古园林学家陈植教授按照计成叠石的思想设计的假山群。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张先生则从二十年前就开始研究计成与《园冶》。

 
伯先公园假山群

计成与《园冶》的历史地位

计成是中国明末造园家,喜好游历风景名胜,在他的著作《园冶》中首次提出了要按真山形堆叠假山的主张,“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明天启三至四年,他应常州吴玄邀请去常州造园。造园地面积十五亩,吴玄有交代:“用十亩建住宅,五亩造园。”并要求仿效宋代司马光在洛阳城南所筑的独乐园。这块地的地势较高,有水,水很深,四周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于是计成对吴玄说:“此地不仅要掇石增高,还要挖土而下。这样使地上的乔木似处在山腰间,上下参差,造成一种山势;在露出地面的树根间嵌石,树动石静,富有画意;在依水靠山的地方建亭设台,使高低建筑飞动的树枝柳条,倒映水中,构成虚实互映;再在水间架设桥廊,可倚栏看水。用这些手法使得境界全出。如以此,将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园建成后,吴公高兴地说:“从进园到出园,虽只有四百步,我却感到优美的江南山水,尽收我的眼底了”。这是计成建造的江南第一座园,称“东第园”。计成的造园杰作还有在仪征为汪士衡修建的“寤园”,在南京为阮大铖造“石巢园”,在扬州为郑元勋建造“影园”。

计成被称为是十七世纪杰出的造园家,明崇祯七年,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明人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说:“无否的造诣,堪称当今国内之能手,他的著作将为后世之法则……”上世纪初,“日本首先援用‘造园’为正式科学名称,并尊《园冶》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近代园林学家童寯(同“俊”)在他的《江南园林志》中道:“明末计成著《园冶》一书……为吾国造园学中唯一文献……”著名古园林学家陈植对其评价:“诚世界科学史上我国科学成就光荣之一页也。”

《园冶》是计成在镇江写成

中年的计成是在镇江写成了《园冶》。镇江这块土壤是怎样成就了一名造园艺术家的呢?

为什么选择定居镇江?

计成在《园冶》的自序中交代:“中岁归吴,择居润州。”润州是隋唐时镇江谓称,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升润州为镇江府,至后,镇江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计成为什么不用当时的谓称,而用五百多年前的谓称呢?研究计成有了二十多年的张先生以为这也是追古的一种表现。

中岁的计成为什么“择居润州”呢?他书中作了说明:“环润皆佳山水……”镇江的山,从南京紫金山延续而来,至镇江圌山止,长达百公里的绿色山脉,山峦起伏。当年的计成登上招隐寺鸟外亭远眺,南有鸡笼山,高一百米;西有九华山,高一百八十五米;东有岘山,高一百二十六米,这就是三条山脉上的三座山峰。要知,山峦起伏不稀奇,由三条山脉构成三层叠嶂才稀罕呀!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看到了这一特点,题写了“城市山林”。明末清初的镇江,水系非常丰富,从南山鹤林寺流下来的水,经过繁华闹市,弯弯曲曲,绕着城中山足,曲曲弯弯,流向北面长江。古书记载:水系长五百丈,接运河,再接长江。可见镇江不仅有“佳山”,还有“佳水”,它的特色在于“环润”,因而吸引了计成“择居润州”。

张先生还以为,镇江能够吸引住计成这样的人,还因为镇江位于江河长江交汇处,南北水陆要津,贸易经济非常发达,因而在政治方面,聚集了很多名人;在文化方面,聚集了很多文人,计成便是其中一人。

镇江给计成以创作灵感

定居在镇江的计成,对镇江的山山水水观察得非常仔细,并因此在造园叠石上有着诸多的尝试。

计成他在《园冶》自序中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笑何?’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译:“我在润州期间,看到有人用形态不同的石,点缀在竹树间,便说:‘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为什么不借鉴真山的形象,而要假得用拳头大的石头去堆积呢?’于是有人就说:‘你能行吗?’就这次偶然的机遇,我叠成了一座峭壁山,旁人看了加以赞扬。”从此,我叠山的名气远近闻名。)

计成在《园冶·屋宇·廊》中说:“予见润之甘露寺数间高下廊,传说鲁班所造。”(译:我看到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有数间爬山廊,传说鲁班所造。)

计成在《园冶·选石·岘山石》中说:“镇江府城南大岘山一带,皆产石。小者全质,大者镌取相联处,奇怪万状。色黄,清润而坚,扣之有声。有色灰青者。石多穿眼相通,可掇假山。”(译:镇江府的城南大岘山产石。小的可整块取出,大的从相连处凿开取出,石形奇状怪。有黄色,质清润而坚硬,敲之有声。还有一种石,呈灰青色,石眼相贯通。这些石可掇假山。)

计成在《园冶·选石》中说:“黄石是处皆产,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如常州黄山,苏州荛峰山,镇江的圌山,沿大江直至采石之上皆产。俗人只知顽夯,而不知奇妙也。”(译:黄石几乎周边每个城市都有,石质坚硬,斧凿不入,石纹古朴拙茂。常州黄山,苏州荛峰山,镇江圌山,沿长江直至采石矶以上都出产。一般人只知道顽拙,不可作雕塑材料,且不知,它的奇妙可掇假山。)

计成、《园冶》在镇江的痕迹

可能是因为《园冶》的宣传,如今的镇江,黄石和岘山石都已经成为了传说,已经没有了可以掇假山的石头。计成堆叠的假山也因为年代久远而不存在了,能找到些踪影的是伯先公园里的假山群,那就是用岘山石堆砌的,而且是陈植根据计成的造园思想设计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伯先公园。

伯先公园的讲解员刘容介绍,公园山下有荷花池,池中有喷泉,池周太湖石(岘山石也属于太湖石)成景,峰峦壁洞、玲珑嵯峨、错落有致,其与山相联,俨如真景。假山群,又被称为百狮园,因为假山造型处处似百狮嬉耍,动静结合,是一处只可意会的百狮园。

对计成深有研究的张先生以为,最为生动的是山体前的偌大平台上的四组狮子造型,“其态颇似四头嬉狮。你看其中一头前有‘绣球’大嘴张着,就连口中舌头都显露出来。另外三头中,有的低头站着,富有一种静态美;有的试欲飞跳,富有一种动态;一头似在窥视着那头嬉狮,其态似动似静颇煞可爱。”

“站在‘狮’前向前看一池塘,塘沿叠以湖石。有的水中点石成矶;有的伸向水面如钓鱼台;有的缩回岸边似眺台;有的下凹临其如置水中。在这里湖石不是为防止滑坡机械的箍围,而是从实用性上升到趣味性格,从趣味性升华到艺术性。看假山有的雄奇险峻,显得气势磅礴;有的玲珑秀丽,予人小巧别致;其间山顶秀木繁荫,不由引你起步前去探趣。因岸叠石,顺沿而上,沿水而转,去必绕,这一绕就引领了游,造园者构思的匠心,巧妙的安排,引人在不知不觉中顺其路线而游。”对于伯先公园的园林之美,张先生是不吝美溢之词。

镇江去过伯先公园的人很多,欣赏荷花池、在池边喂鱼的人也很多,能够真正了解计成以及造园艺术的人却寥寥无几。镇江园林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童文经曾在他的一篇文章《镇江园林假山史话》中,甚至建议将伯先公园的太湖石假山辟为文保单位。

张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园冶》深深吸引,后来在苏州看到有这本书卖,买了几本回来,除了自己收藏还赠送了几本给朋友,但都没有得到朋友的响应。

通过《园冶》,他开始接触中国的园林艺术,他的书架上摆满了有关园林艺术的书籍,光《园冶》的各个注释本他就收藏了市面上所有的大家作品,当然他自己也尝试着对《园冶》进行了自己的注释,还曾创作了十万字的有关园林艺术的书籍。他说如果不是专业人士,镇江真正会关注计成和《园冶》的人很少,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找到同好。他希望市民不一定要出于研究和欣赏《园冶》,不妨买上一本《园冶》,哪怕不看,仅作为藏书,以文化遗产的方式,传给儿子、孙子。不要忘记这本园林名作是在镇江写就,是镇江人的骄傲。

资料链接

计成(1582~?)中国明末造园家。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知名。宗奉五代画家荆浩和关同的笔意,属写实画派,因而喜好游历风景名胜。青年时代到过北京、湖广等地。中年回到江南,定居镇江,转事造园。

他于崇祯七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计成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但诗作已散佚。他提出了著名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理念。

编摘自百度百科

(作者:图/文 戴蓉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