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关系到十几亿人健康福祉的重大公共政策,我国新医改的推进引起举世瞩目。日前,国家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医改在制度设计上十分重视地方的首创精神。其中,陕西“神木模式”、湖南“桑植模式”“蓝山模式”等制度创新受到充分肯定。
三年来,我国医改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规范了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基本结束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历史;三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群众少生病。国家在城乡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等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有效干预。
此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在积极推进,超过2000家公立医院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也进一步得到加强。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我国医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既定方针,为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取得的成就也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有国际舆论就认为,中国医改涉及世界最多人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工程。中国医改的成功不仅对本国城乡居民保障有利,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是一个巨大贡献。难怪美国《世界日报》评论也由衷地指出,这份医改方案拿到最高评价即“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当不为过。可以说,无论从横向的国际比较,还是从纵向的历史比较来看,中国的新医改都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医改取得成就来之不易。从医疗保障发展史来看,各国一般都是在经济实力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才着手实施医改,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全民覆盖。相比之下,我国是在相对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大力推进并成功实施医改的。更何况,我国是在没有开辟新财源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支出需求。因此,我国医改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
当然,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并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点,进一步加剧了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形成合力。今年4月,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是医改的三大主攻方向,要实现医保、医药、医疗“三轮驱动”,力争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是深化医改承前启后、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医改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抓住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以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将改革推向深入,为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作者为新华社记者)